朝鲜战争中一项至今没有任何军队能打破的世界纪录: 朝鲜那场仗打得很苦,有个叫三所里的小地方,因为志愿军干了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儿,永远被记住了。这事儿就是一场强行军加上硬碰硬的阻击战,打出了个世界纪录,到今天也没人能破。 时间回到1950年11月底,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正打到关键时候。在西线,志愿军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给包围了。 11月27号下午,在德川刚打完一场大胜仗的志愿军第38军113师的战士们,累得够呛,不少人端着饭碗就睡着了,有的靠着战壕就鼾声如雷。 仗打得猛,人困马乏。可就在这时候,一个极其艰巨的命令下来了:命令是38军军长梁兴初亲自下的,要求113师立刻出发,用最快的速度插到大同江边一个叫三所里的村子,把敌人往南逃跑的路彻底堵死。 三所里那里是平壤通往价川的主要公路上的一个关键点,卡不住这里,被围在西线的好几万美军就能顺着公路往南溜之大吉,整个包围圈就白费劲了。 这个任务难到什么程度?地图上量,从德川到三所里,直线距离70多公里,但全是山路,坑坑洼洼,特别难走。 关键是时间,要求必须在第二天天亮前,也就是14个小时之内,跑完这70多公里的山路,赶到地方并且把阵地占住。 “跑到三所里就是胜利!”这句话像钉子一样钉进了每个战士的脑子里。 有人喊:“就是跑死,也得死在三所里!”战士们把冻得硬邦邦的炒面塞进嘴里,扛起枪炮,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立刻又出发了。他们知道,这场仗能不能打赢,就看他们的腿够不够快了。 天亮前,队伍好不容易翻过了山梁,可新的危险又来了天上嗡嗡地飞来了几十架美军侦察机! 师长江潮一看这情况,心一横,下了个大胆的命令:把身上伪装用的树枝树叶全扔了!所有人上公路,大摇大摆地走!这招叫“兵行险着”。 结果还真奏效了。天上的美国飞行员以为是南朝鲜军队在撤退呢。这阴差阳错的,让113师的主力部队,借着敌人这个“误会”,大白天在公路上狂奔,反而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就这样拼命赶,终于在11月28日早上7点多,113师前卫团338团的尖刀连,像一把尖刀似的,猛地插进了三所里村。 11月28日晨7时,338团尖刀连冲进三所里,打懵了正在煮饭的韩治安队。刚架起机枪,公路北端烟尘蔽日.美骑1师第5团的卡车队到了。连长苗永亮一梭子弹打爆头车油箱,火海瞬间阻断公路。 美骑5团团长内兹佩尔塞调来20辆坦克和榴弹炮营,22分钟倾泻3206发炮弹,松骨峰上烈火吞没半边天。 弹片削断树干的焦土中,志愿军战士从尸堆里爬起,用刺刀挑开爬上阵地的美军。三营机枪连战至仅剩21人,二排长王步实抱着爆破筒滚进敌群。 血战三天两夜,南逃美军与北援骑1师最近相隔仅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合。12月1日,美军丢弃1500辆汽车、200门重炮向西溃逃。 捷报传回志司,彭德怀在嘉奖电文末亲手添上“三十八军万岁!”。此役创下两项世界纪录:步兵负重行军时速超5公里,至今未被打破。 现在国家强大了,咱们‘钢’多了,可那股子‘气’,那种精神头,更要足上加足!”三所里那场用脚板跑出来的胜利,用血肉之躯堵住的钢铁洪流,早已超越了那场战争本身。 它成了中国军人坚韧不拔、一往无前、敢打必胜精神的一个象征,就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一直在传承。这种精神,是比任何纪录都更宝贵的东西。 参考资料:“我们像钢钉一样插在三所里”——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