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说的是春季播种需争分夺秒,而夏季田间管理更需精准把握每一刻。夏粮收完紧跟着就是夏种,也就是播种秋粮。除了南方双季稻7月中旬开始播栽之外,截至目前,全国夏播基本结束。
眼下,全国粮食主产区土壤墒情适宜,秋粮作物苗情长势总体较好。提单产、稳面积是我们当前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主攻方向是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各地都在夏播中为提高单产,因地制宜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为推动稳粮增油做了不少工作,一起来看夏播中的新变化。
7月12日清早,湖南常德鼎城区镇德桥镇,一边稻田正在收割早稻,平整土地,另一边稻田插秧机正在移栽晚稻秧苗,机器轰鸣,白鹭盘旋。
鼎城区是全国产粮大县,今年当地计划晚稻种植面积63.1万亩,全区晚稻优质稻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镇德桥镇晚稻栽插后持续高温天气较多,在这里正推广“桃优香占”“玉针香”“扬泰优128”等水稻品种。
湖南常德鼎城区镇德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员周伦文:我们这里移栽晚稻的时候温度较高,选用了比较抗高温的品种,为避开后期出现寒露风,选用了生育期比较适中的品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推广口感较好的优质稻。
由于近些年天气变化对农作物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变化,湖南省利用杂交水稻等关键技术国际领先的优势,重点培育优质多抗超高产水稻品种,为粮食产能提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湖南省水稻国审新品种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杂交水稻常年生产良种8000万公斤。省里每年都重点推广至少10个米质达到国标二级及以上的优质品种,为农户筛选优质、多抗、宜机、增产潜力大的晚稻品种,大面积提高单产。
除了湖南,全国各地都在进行良种的推广选育,记者在江苏昆山也看到新品种的推广。7月7日这天,江苏昆山的气温达到35℃。今年高温来得早,这几天室外温度基本上都在35℃以上。昆山高新区白鱼潭村的一片稻田里,种植大户丁少坤冒着酷暑蹲在田埂上。
江苏昆栗实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少坤:因为新品种没种过,今年第一年种,担忧产量每天都来看看,中午太热了,天天早晚来转一圈。
连续的高温天气加上即将到来的台风,让老丁心里七上八下,稻田里刚种下的水稻是今年的新品种,还不熟悉它的生长习性,放心不下的老丁拿手机拍摄下水稻的视频发给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农艺师李晓峰。接到消息,农艺师第一时间来到老丁的田里,查看新品种水稻的苗情。
新品种不仅比已经种了十几年的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成熟期也要提前一周,这些优势让老丁今年下决心拿出一部分稻田试种新品种,农技人员提醒他因为新品种的成熟期提前,所以现在也要提前控制禾苗的长势。
为减少种植新品种的风险,农技部门已经提前在试验田里对新品种进行充分筛选培育。在陆家未来智慧田园,记者看到,这里拥有30多个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田。昆山农技推广中心收集上级农业部门审定好的新品种,在这里至少要经过三年的示范选育才会送到农户手中。
江苏昆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李晓峰:主要分为两类品种,第一类是优良食味品种,就是好吃的;第二类是高产品种,产量水平比较高。
昆山因为毗邻上海市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农技部门更加注重优选那些品质口味好、小众、高端的品种推广给种植户,让他们实现增收。
适合产业化开发的稻米品种,价格要比国家收购价高出10%~15%,记者了解到,昆山今年种植新品种还带动了订单农业。这次看到老丁新种植了“沪软玉1号”,刚开始夏种的时候,一家粮食公司就向老丁下了订单,约定秋天所有收获的“沪软玉1号”他全部收购。
江苏昆山作为自主优质品种水稻的繁育基地,这两年推广种植水稻新品种2.13万亩。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超过95%。
以良种为秋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的同时,良机、良法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6月中旬,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已经顺利完成了夏收夏种。临沂市莒南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花生成品油加工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也是花生产业的集聚区。小麦刚抢收完一整地,田里就种上了花生和玉米。7月6日这天一大早,坊前镇种植大户徐灯田父子俩就忙活起来,收拾农机装车往地里去。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种植大户徐灯田:今天早晨去田地里看看小苗,刚出苗,有点缺肥,我今天在家里装点冲施肥,把玉米冲一遍肥,为了以后玉米根多苗壮。
徐灯田这么紧张地里的肥料,是因为今年他的地里种的作物跟往年不一样。
山东临沂市莒南县坊前镇种植大户徐灯田:之前种植,花生是花生、玉米是玉米,都是分开种的,今年头一次花生和玉米复合种植,种地30多年,今年头一次这种种法,投资这么高,担心管理不好会赔本。
花生和玉米因为种植方式和生长需求不同,如果不科学混种会导致两种作物都减产。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我国油料作物生产中存在“跟粮食争地”的问题,山东省农科院的研究团队从2010年开展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种植的研发试验:玉米和花生同时种植,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情况下,按比例腾出玉米种植间距来种植花生,做到一块田地同时种植两种作物,既收粮又收油。让种植户在玉米稳产的基础上每亩再多收300斤花生。
这种全新的种植模式要求必须全程机械化,种植户的投入就比较大。为鼓励复合种植,国家发放专项补贴,各个地区也拿出真金白银补贴农户。徐灯田今年播种时就采用了新式的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还专门购买了水肥一体机械,来保障复合种植的玉米和花生从出苗到成熟的水肥管理。
这种新型的“稳粮增油”复合种植模式比较适宜在平原地区推行。除了花生玉米复合种植,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我国在东北、华北地区还推行了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在西南地区推行花生甘蔗复合种植,在新疆推行花生棉花复合种植,随着技术的成熟,种植户的增收效益会越来越大。
大面积推广新种植模式的关键在于新农机。今年夏种很多农户在播种时候采用的气吸式精量播种机,就比以往传统的播种机更智能、更精确、更高效。这种新式播种机装有北斗导航系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工序,播种精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株距、行距、深度达到标准统一。
莒南县前些年受限于土地零散、地块小,农作物生产不能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如今依托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丘陵地区让小田变大田成方连片,同时配套水、电、路、林农业基础设施。种植户徐灯田的400亩地就是从几十户农户手里流转过来的,如今他的承包地复合种植花生和玉米的出苗率达到了九成。
当地政府趁热打铁,邀请省农科院和市里的专家来进行田间管理指导,给当地种植户推广新种植模式和新农机,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
如今临沂全市拥有27000多台单粒精密播种机,为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了机具支撑。对花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山东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充分给予政策补贴。
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下,大型、智能、绿色农业机械保有量逐年增加,全国农机保有量已经超过2亿台(套),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近5000万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超过75%。以各种农机装备为主的科技力量成为田间地头的主力,助力粮食单产提升。
从南到北,一块块粮田里,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新的丰收图景正在描绘。秋粮占我国全年粮食总量的四分之三。“三夏”工作抓得好不好,事关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不折不扣抓好“三夏”生产,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种足种好,我们才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走好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