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莫迪的一番表态,直接让全球舆论炸开了锅。这位印度总理在美印贸易谈判的关键时刻公开放话:“美国给印度加多少关税都行,前提是必须比中国低 10 到 20 个百分点。” 此话一出,瞬间点燃了国际舆论场的火药桶。
事情的起因要从美印之间的关税博弈说起。根据彭博社和路透社的报道,美国近期以 “对等关税” 为由,要求印度大幅降低汽车、农产品等领域的进口关税,否则将对印度商品加征最高 26% 的关税。
而莫迪政府的回应堪称 “剑走偏锋”—— 不但拒绝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还反将一军,提出 “关税差” 的惊人条件。这种 “你敢加税我就提条件” 的谈判策略,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瞬间陷入被动。
莫迪打的什么算盘?说白了,他盯上了全球产业链重组的机会。美国一心想脱钩中国,可找谁来接盘呢?印度成了为数不多的选项。
莫迪心里清楚,只要美国答应关税比中国低 10 到 20 个百分点,印度就能凭借成本优势,吸引苹果、富士康这些企业把产能迁过来。
毕竟,同样一件商品,从印度出口到美国能比中国少交不少税,企业肯定乐意。这背后,是莫迪 “印度制造” 计划的野心,他想借此把印度打造成下一个世界工厂。
但印度的如意算盘打得响,现实却很骨感。这些年,莫迪政府拼了命推 “印度制造”,又是给补贴,又是降税,结果呢?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不升反降,从 15% 掉到了 14%。产业链不完善、基础设施拉胯、政策朝令夕改,把外资企业坑得叫苦不迭。
就说手机产业,本土化率到现在还不到 20%,连个零件都造不全。没办法,莫迪只能转头向中国示好,放宽对华贸易限制,想借中国的产业链补补自己的短板。
莫迪这招,在国际上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正头疼怎么平衡贸易逆差,印度突然提出这么个要求,让他们左右为难。
答应吧,等于承认对中国的高关税是惩罚性措施,其他国家肯定不乐意;不答应吧,又怕印度倒向中国。
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要是美国真给印度开了这个口子,中国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到时候全球供应链又得重新洗牌。
更有意思的是,莫迪为了争取美国支持,还玩起了 “买买买” 的套路。他访美时,又是买 F-35 战斗机,又是进口美国石油天然气,就为了换点关税优惠。
可美国也不傻,一边卖武器赚钱,一边继续对印度加征关税,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印度本想着用大单换点 “特殊待遇”,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被美国拿捏得死死的。
现在的局势,就像一场复杂的棋局。莫迪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既要抱住美国的大腿,又不想得罪中国,还想趁机发展自己的经济。
可他这招 “关税差价”,就像扔进湖里的石头,激起了千层浪。美国、中国、国际媒体都在盯着,看这场博弈最终会走向何方。
而印度,在这场风暴中,究竟是能抓住机会崛起,还是会被大国博弈的浪潮吞噬,谁也说不准。只能说,莫迪这步棋,下得够大胆,但结局如何,还得看后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