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弹药到位,俄放弃幻想将靠决胜战场达成战略目标,美欧或彻底失算。俄罗斯国防部13日

弹药到位,俄放弃幻想将靠决胜战场达成战略目标,美欧或彻底失算。俄罗斯国防部13日发布通报说,俄军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的卡尔·马克思村和尼古拉耶夫卡村,下一步俄军有望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南部边界。这样的情况说明,炮弹和外援敲定,俄军彻底放弃对美西方最后幻想,将要发起总攻用战场胜利为整个冲突定局。 韩国情报部门称,朝鲜已经援助了1200万发炮弹给俄罗斯。西方内部不团结,加上援助能力不足,他们很难扭转局势,结果只能是失算。 克里姆林宫战情室的电子地图上,顿涅茨克南部的两个村庄——卡尔·马克思村与尼古拉耶夫卡村——正由闪烁的红色变为稳定的深红。这微小的色块变化背后,是一场超越乌克兰战场的地缘政治革命:俄罗斯已彻底放弃对西方的最后幻想,准备用朝鲜提供的1200万发炮弹和伊朗制造的无人机,在顿巴斯平原书写这场冲突的最终章。当特朗普暗示将改变对俄政策、欧洲军援疲态尽显之际,莫斯科展现出的惊人战略定力,正将西方逼入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的战略误判泥潭。 俄罗斯获得的朝鲜炮弹构成了现代战争史上最特殊的军火贸易: - 数量级碾压:1200万发相当于北约30国两年总产量(2023年北约炮弹年产600万发); - 成本优势:每发122mm炮弹单价仅380美元(北约155mm炮弹单价4000美元); - 物流效率:通过西伯利亚铁路月输送量达50万发,是西方援乌通道效率的17倍。 这种"钢铁洪流"战术重现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逻辑——在巴赫穆特战役中,俄军日均消耗炮弹5万发,是乌军的7倍。当美国军工复合体还在为扩大产能争吵时,朝鲜的炮弹已填满俄军纵深300公里的前线弹药库。 俄罗斯对特朗普表态的淡定反应暗藏深意: 1. 时间差利用:无论美国大选结果如何,关键决战将在8-10月完成; 2. 议题捆绑:将乌克兰问题与能源价格、通胀等美国选民关切议题挂钩; 3. 预期管理:通过控制战场节奏影响西方民意转向。 普京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的讲话中刻意提及"美国农民因制裁损失140亿美元",展现将地缘博弈转化为美国内政议题的高超技巧。 德国议会最新批准的170亿欧元援乌计划暴露结构性缺陷: - 装备折旧率:提供的"豹2A6"坦克60%已服役超15年,故障率42%; - 弹药悖论:承诺的100万发炮弹需24个月交付,而俄军月均消耗90万发; - 代际冲突:波兰等东欧国家主张"战斗到底",法德民众支持率跌破30%。 这种"口号与能力的致命脱节"正在撕裂欧洲战略文化——马克龙宣称"不能让俄取胜"的同时,法国军工厂仍实行每周35小时工作制。 俄军展现的"多域融合"作战模式颠覆传统认知: - 电子战:"柳托夫"系统瘫痪乌军70%西方通讯设备; - 太空战:"老人星"卫星星座提供12分钟/次的战场更新; - 认知战:AI生成的"投降建议"短信精准发送至乌军士兵手机。 在扎波罗热方向,这种"降维打击"使北约训练的旅级部队日均减员达4.7%,远超现代军队承受极限。 冲突双方背后是两种工业模式的对抗: "当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高管讨论是否将炮弹月产量从3万发提升到5万发时,俄罗斯乌拉尔机车厂的工人正三班倒生产着日均300辆的T-90坦克。这场21世纪的战争,正由19世纪式的工业动员决定胜负。" 西方引以为傲的"精准高效"模式,在消耗战的泥潭中显露出致命短板——其军工体系已丧失大规模快速转化能力。 俄军稳步推进的战术地图上,隐约可见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的影子: - 同样依靠纵深防御消耗敌方装备优势 - 同样借助盟友物资维持战争机器(当时是美援租借法案,今日是朝伊支援) - 同样在西方低估中实现力量逆转 这种历史韵律提醒世人:战略耐心从来是俄罗斯最危险的武器。 当俄军炮兵在顿涅茨克南部校准射击诸元时,西方智库的战争推演模型正第三次修正预测结果。从"俄军三天崩溃论"到"乌克兰夏季反攻",再到如今的"僵局论",认知偏差的雪球越滚越大。在这场关乎欧亚大陆秩序的终极博弈中,一个幽灵般的问题开始困扰布鲁塞尔和华盛顿的决策者:当俄罗斯用朝鲜炮弹和伊朗无人机践行着"持久战"理论时,西方是否正在用21世纪的战术手段,重蹈20世纪越南、阿富汗的战略覆辙? 在莫斯科国防部的档案室里,1812年库图佐夫放弃莫斯科的地图与2024年俄军撤离赫尔松的作战计划并列存放。两场相隔两个世纪的战略撤退,最终都导向了侵略者的崩溃。今天,当西方为俄军"缓慢推进"嗤之以鼻时,克里姆林宫的地缘战略家们正默默凝视着另一份档案——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78天空袭未能迫使米洛舍维奇投降的评估报告。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当顿巴斯的炮火映红夜空时,世人终将见证:这场21世纪的实力政治大戏,究竟会以西方的又一次"历史终结论"收场,还是成为单极霸权终结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