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酸!一个9岁男孩发视频说:“我妈妈被炒鱿鱼之后,再也找不到工作!别人都嫌弃她太老了,说她已经37岁了!可惜我还太小,没有办法赚钱给养她!”网友:37岁失业,明明是壮年,多么讽刺的一幕啊! 9岁男孩的心声:妈妈37岁,怎么就“老”到没人要了 傍晚六点,手机弹出条推送,标题里 “9岁男孩”“妈妈37岁失业” 几个字,像小钩子挠得人心里发紧。点进去,是条带着哭腔的短视频 —— 孩子攥着衣角,鼻尖发红,眼睛汪着泪:“我妈被炒鱿鱼后,找不到工作了…… 他们说她37岁太老了,可我还小,没法赚钱养她……” 这话砸在屏幕上,震得人心里发酸。 一、妈妈的白天与黑夜 我顺着视频里零碎信息,找到男孩家小区。单元楼里,37岁的林芳正蹲在厨房择菜,听见开门声,往围裙上蹭蹭手,迎出来时眼角笑出细纹:“您来啦,快坐。” 客厅旧沙发上,男孩小宇攥着作业本,看见我就往林芳身后躲,又偷偷探出头。 林芳叹了口气,说:“年前公司裁员,我是第一批走的。之前在电商公司做客服,天天守着电脑回消息,熬夜值班是常事,就盼着多拿点绩效。谁想到,说裁就裁了。” 她擦了擦手,从抽屉里翻出一沓简历,边角都磨卷了边,“之后投了几十份简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面试时被问 ‘37岁精力跟得上吗’‘打算什么时候生二胎’,明明我连一胎都没敢要……” 说到这儿,她声音发颤,小宇默默拽了拽她的衣角。 夜里,我跟着林芳去小区门口便利店兼职。她套上橙色工服,弯腰搬整箱矿泉水时,后腰猛地一僵,却咬着牙没出声。便利店老板是个中年阿姨,瞅了瞅监控,小声说:“要不是看她可怜,这岁数我也不敢招,年轻人手脚快,成本还低。” 这话像根刺,扎得林芳背更弯了。 二、孩子眼里的“天”塌了 周末清晨,小宇攥着存钱罐 “哗啦” 倒出硬币,数了数,仰着头对林芳说:“妈妈,我存了23块7,能给你买包子吃!” 林芳笑着揉他头发,转身却红了眼。 小宇学校组织 “职业体验日”,他回来就躲进房间哭。林芳撞开门时,孩子正把作文本往怀里藏,纸上写着:“我想快点长大,赚好多钱,让妈妈不用被人说老……” 林芳抱着他,母子俩的哭声裹在暮色里,成了最让人心碎的回音。 有回我陪小宇等校车,他突然指着路过的外卖员说:“叔叔跑得好快,妈妈要是去送外卖,会不会就有工作了?” 话里的期待与无奈,让我喉咙发堵。孩子不懂职场规则,只知道 “赚钱能让妈妈好起来”,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这么简单。 三、37岁,怎么就成了“坎” 我走访林芳面试过的几家公司,HR 小陈倒了杯咖啡,苦笑着说:“不是故意卡年龄,现在行情不好,年轻人要价低、能加班,老板更愿意招。像客服、行政这些岗,35岁往上简历基本直接筛掉,行业默认 ‘潜规则’ 了。” 另一间公司的经理更直接:“37岁,要是没做到管理层,体力精力确实拼不过年轻人,培训成本还高……” 这些话听着冰冷,却戳中现实痛点。 街头随机问路人,年轻人大多皱眉:“我也怕自己到35岁失业。” 中年人沉默许久,叹道:“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想失业那天。” 这不是林芳一个人的困境,是无数中年职场人的缩影 —— 他们像被夹在时代齿轮里的草芥,前有青春饭的 “保质期” 逼近,后有家庭责任的大山压顶。 四、微光与回响 林芳的故事在社区传开后,物业阿姨送来手工馒头:“妹子,尝尝阿姨的手艺,别亏着自己。” 小区超市老板免了她的兼职押金,说:“都是讨生活的,互相帮衬。” 更有人在业主群发起 “帮37岁妈妈找工作” 接力,家政单、临时手工活,能介绍的都往里塞。 小宇的班主任知道后,在班会课上悄悄改了主题 —— 孩子们叠了满盒千纸鹤,塞进林芳手里,歪扭的字条写着:“阿姨加油!我们长大了帮你工作!” 林芳捧着纸鹤,眼泪又掉下来,这次却带着暖烘烘的希望。 我把这些拍成短视频,网友评论炸了锅:“37岁正是能扛事的年纪,凭啥被嫌弃!”“别让努力生活的人,输给年龄焦虑!” 还有 HR 主动联系,说:“我们公司招客服主管,经验优先,年龄放宽,让她试试!” 林芳去面试那天,小宇攥着她衣角说:“妈妈最厉害,一定行!” 门推开的瞬间,阳光刚好照进来,落在她带着希望的笑脸上。 五、破局的思考 林芳最终通过面试,不是因为 “放宽年龄”,而是她十年客服沉淀的沟通技巧、处理投诉的应急经验,让面试官眼前一亮。入职那天,她发了条朋友圈:“37岁,不是职场终点,是带着韧性重新出发的起点。” 点赞里,有同路人的共鸣,有年轻人的自省,也有企业管理者的沉思。 这件事像面镜子,照出职场年龄歧视的痼疾,也映着普通人相互扶持的温度。我们总说 “中年危机”,可危机里藏着的,不该是对年龄的恐慌,而是社会对 “经验价值” 的重新审视。企业需要新鲜血液,更该给 “成熟麦穗” 生长空间;年轻人该拼搏,也该明白:职场不该是 “青春屠宰场”,而该是不同年龄段接力发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