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外贸半年报出炉,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6%展韧性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根据海关总署2025年7月14日发布的数据,中国上半年外贸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展现较强韧性,核心表现及特点如下:

一、整体数据亮点

总量稳增

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增速较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

季度表现:二季度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一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

出口创历史新高

出口额:13万亿元(首次突破同期13万亿大关),同比增长7.2%。

6月单月: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电子元件、船舶等增速显著)。

进口趋稳回暖

进口额: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但降幅收窄(较前5个月改善1.1个百分点)。

6月单月: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自动设备零部件、干鲜瓜果等需求上升)。

二、结构优化与质量跃升

市场多元化提速

新兴市场: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6%(总值3.67万亿元),对非洲增长14.4%(总值1.15万亿元),规模创同期新高。

一带一路占比:占进出口总值51.8%(11.29万亿元),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出口动能升级

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比60%(提升1.2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品:

高端装备(如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增长超20%。

“新三样”(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增长12.7%。

集成电路出口增长20%(达6500亿元)。

经营主体活力增强

企业数量: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62.8万家(历史首次突破60万),同比新增4.3万家。

民营企业:

进出口15.4万亿元,增长7.3%,占比75.7%(提升2.3个百分点)。

贡献装备制造业出口增量的50%(船舶、汽车等两位数增长)。

⚠三、挑战与压力

外部风险仍存

美国加征关税致对美出口下降8.1%,但6月降幅收窄(中美贸易短期回暖)。

全球需求疲软、产业链重构压力加剧(如“去中国化”尝试)。

内需待提振

进口持续低迷反映国内消费动力不足,但二季度已现回暖信号(内需政策效力初显)。

四、韧性支撑与未来展望

政策护航见效

海关优化查验流程、RCEP深化合作助力通关效率。

“两重”“两新”投资(重大工程、新型基建)带动原材料与设备进口。

下半年趋势

海关总署预判“温和复苏延续”,全年有望实现质升量稳。

新兴市场与高技术产品成为破局关键,需加快AI、绿色技术赋能产业。

总结:2025年上半年中国外贸以“总量稳增、结构优化、变量可控”顶住外部压力,出口创新高与市场多元化印证产业升级成效,而进口疲软与贸易摩擦警示内需及外部环境挑战。未来需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型开放平衡短期稳增长与长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