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开国大典时,一名女性扶住毛主席和宋庆龄上的楼,正当她打算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时,周

开国大典时,一名女性扶住毛主席和宋庆龄上的楼,正当她打算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时,周总理叫住了她说到:“你就站在我旁边吧” 曾宪植1910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也就是现在的双峰县,家里跟曾国藩有点渊源,算是书香门第出身。小时候家里条件不错,她六岁就进了古稻田师范附小,七岁又上了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候教她的是徐特立,这位老先生可是连毛泽东都佩服的教育家。徐特立的思想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扎了根,让她早早就有了革命的念头。 1926年,16岁的曾宪植考上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了最早一批投身革命的女兵。那年头北伐战争打得火热,她跟男兵一样扛枪训练、长途行军,没喊过一声苦。1927年广州起义,她认识了叶剑英,两人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第二年,17岁的她跟叶剑英结了婚,成了革命路上的伴侣。不过那时候革命任务重,她主动把去苏联留学的机会让给了别人,自己留下来干更苦的活儿。 曾宪植的革命路可不轻松。她干过地下工作,好几次被抓。一次是在上海,一次是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每次都是靠着信念和同志们的帮忙才脱险。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更坚韧,也让她在革命圈子里有了名气。她不是光靠着跟叶剑英的关系上位的人,而是实打实靠自己闯出来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大日子到了。那天曾宪植接了个任务,负责扶毛泽东和宋庆龄上天安门城楼的台阶。这活儿听起来简单,但意义不一般。毕竟那天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亮相,全国人民都盯着天安门。曾宪植当时已经快40岁了,经历过战争和地下工作的磨砺,做事稳当得很。她小心翼翼地完成任务,确保两位领导安全上楼。 任务一结束,她就打算退到一边,毕竟她不是那种爱出风头的人。可就在这时候,周恩来叫住了她,说:“你就站在我旁边吧。”这不是随随便便安排的,周恩来这么做,肯定是对她过去的贡献心里有数。站在领导人身边,她代表的不只是自己,还有无数为新中国奋斗过的普通革命者。 那一天,天安门城楼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曾宪植的这一刻格外引人注目。她从默默无闻的女兵,走到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舞台上,这一路走得有多不容易,谁都能想象。 新中国成立后,曾宪植没闲着。她先是给邓颖超当过秘书,后来又当上了全国妇联副秘书长。她把精力都扑在妇女事业上,想让更多女性站起来,跟男人一样为国家出力。她自己就是个例子,从小不甘心只待在家里,到扛枪打仗,再到新中国建设,她一直在往前走。 跟叶剑英的婚姻在1940年代初就结束了,主要是因为革命任务太多,两人聚少离多,分开是迟早的事。他们有个儿子叫叶选宁,她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没让孩子丢了革命的根。离婚后她没再婚,把心思全放在了工作上。1989年,她在北京去世,活了79岁。她这一辈子,见证了旧社会到新中国的翻天覆地,也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变化添了砖加瓦。 曾宪植不是那种光芒万丈的大人物,但她踏实、坚韧,做的事都实实在在。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幕,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却让人看到了她跟新中国之间的深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