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7年,一位庙里的老和尚对毛主席说了一句话,“这黄河,谁都游得,唯有您不行”

1947年,一位庙里的老和尚对毛主席说了一句话,“这黄河,谁都游得,唯有您不行”。此后毛主席真的从未游过黄河,老和尚为何这样说? 1947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转战陕北的毛主席在紧张的战事间隙,来到了佳县白云山,这座道教名山云雾缭绕,山上的白云观香火鼎盛,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白云观的老方丈早已听闻毛主席喜爱游泳的爱好,特意托人带话:"您游泳在哪儿都好,就是千万不要下黄河去游,"老方丈解释说,毛主席生于癸巳年,命格属土,而黄河泥沙厚重亦属土性,土土相加成"圭",恐有不利。 这番话虽带有浓厚的玄学色彩,但老方丈更担心的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此时毛主席已经54岁,长期的战争生活让他身体大不如前。 黄河水流湍急,泥沙俱下,即便是年轻力壮的水手也难以把握,更何况是年过半百的领袖。 毛主席笑着回应:"正是因为黄河的凶险,我们才更应该去征服它,"这话虽然豪迈,但他心里明白,老和尚的关切之情是真诚的。 说起毛主席与黄河的缘分,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那年夏天25岁的毛主席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与同窗好友北上求学,第一次在河南见到了这条母亲河。 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浊浪滔天的河水,年轻的毛主席心潮澎湃,立下了游遍祖国大江大河的宏愿。 毛主席的游泳天赋确实惊人,1956年63岁高龄的他在武汉三天内横渡长江,写下"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诗句。 更令人惊叹的是,、1966年73岁时,他还在长江游了30华里,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体魄和意志。 但是对于黄河,毛主席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敬畏,1948年3月当他准备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时,曾对身边人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将对黄河的热爱转化为治理黄河的决心。 1952年10月底,他利用中央批准的休假时间,专程考察黄河,从济南到徐州,从兰考到郑州,他几乎走遍了黄河下游的重要地段,在济南泺口大坝上,他凝望着滔滔黄水说:"黄河水泛滥会给人民造成危害,但我们治理黄河后,又能使黄河为人民造福。" 正是在毛主席的亲自推动下,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人民胜利渠于1951年开工建设,这项工程让河南新乡等地的数十万亩盐碱地变成了良田,真正实现了变害为利的夙愿。 时光荏苒到了1961年,年近七旬的毛主席在广州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浪漫的设想:"我很想恢复骑马的制度,不坐火车,不坐汽车,从黄河的河口,逆流而上到黄河的发源地,"可惜这个愿望终究没能实现。 毛主席一生未能畅游黄河,或许是个人的遗憾,但他为黄河治理奠定的基础,却造福了亿万人民。 从1952年到1973年,黄河下游实现了20多年的安澜,这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奇迹,毛主席曾说:"就算我不在了,你们也要把治理黄河的事情办好。" 一条未曾游过的大河,一份深沉的民族情怀,毛主席用另一种方式"征服"了黄河不是在波涛中搏击,而是让这条桀骜不驯的巨龙,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