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重庆秀山合川携手架起红色文旅“振兴桥”

近年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坝芒村以发展红色旅游为抓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心规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红色遗迹保护与修复项目。其中,倒马坎战斗遗址纪念碑修缮、红色文化展馆建设以及红色步道建设等项目,成为了坝芒村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坝芒村地处渝黔交界地带,坐落于武陵山区腹地,曾经作为红三军进军秀山、开辟新苏区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2023年1月,在合川区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下,隘口镇启动“红军栈道”项目建设。该步道于同年8月竣工,总长为4公里,宽1.5米,以红军文化广场旁的国道319线为起点,串联起红军洞等历史遗迹,最终抵达千亩山银花基地观景平台,沿途配套木亭3座、旗台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红色教育体验线路。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在建成投用后,坝芒村的年接待游客量跃升至300余批次、5万余人次,村集体通过红色文旅项目创收达到5万元,带动村民增收达8万元。”

目前,坝芒村已累计接待学校、企业、党政机关等团体200余批次、超过2万人次,红色文旅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持续扩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步道的建成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重温历史、感悟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同时更是深化了合川与秀山的合作,加强了两地文化的交流。

如今,坝芒村已成功实现从革命老区向红色教育基地与文旅打卡地的转型,更通过“一中心两遗址三支点”的规划布局,构建起完整的红色旅游生态体系。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运营的游客接待中心、红军餐馆、革命陈列馆及倒马坎战斗遗址纪念碑等设施,与沿步道设置的观景平台形成有机联动。游客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既能沉浸式体验战斗遗址的历史厚重、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又可俯瞰千亩山银花基地的产业盛景,真切感受“红色基因传承+绿色生态发展”的融合魅力。

在红色旅游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山银花种植培育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村集体带头打造300余亩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自主种植8000余亩,更创新推出“山银花+黄精”套种模式,在150亩土地上实现根系互补、土壤改良与产值跃升。据坝芒村党支部书记文朝举介绍,该模式预计年均亩产值增收4.2万元。同时,隘口镇以坝芒村为核心建成2.1万亩中药材基地,通过采摘、加工等环节创造大量家门口就业岗位,2024年全镇山银花种植户户均增收达1.6万元,真正让红色土地结出“绿色”硕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坝芒村不仅入选了全国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该村的陈列馆、红色事迹也声名远扬,而且还培育出了绿色农业产业,“一红一绿”相得益彰,奏响振兴强音。

上游新闻吴思倩通讯员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