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276年,吸血276年 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朱元璋先后三次分封,分别将二十四个儿子封为亲王,一个从孙封为郡王,其中就国者十八位。 秦、 晋、燕、宁、代、庆、辽、肃、谷、岷、蜀诸王镇守西北、北方及西南边陲重镇, 而其他诸王则星罗棋布,分镇内地名城大都。 朱元璋下令让这些藩王们世世代代都享用岁禄,而不让他们任职授事,简单说,就是让他们吃好喝好。 朱元璋这么安排,心里打得是如意算盘。他见惯了元末群雄割据的乱局,总觉得外人靠不住,自家儿子才是屏障。 边疆诸王手握兵权,号称“塞王”,手里少则三千护卫,多则上万甲士,既能抵御北元残余势力,又能震慑地方官吏。 就说燕王朱棣,镇守北平那几年,可不是只知道吃喝。洪武二十三年,他率军出古北口,奔袭北元乃儿不花部,大雪天里顶着寒风急行军,趁敌不备围了营地,逼得乃儿不花率部投降。这一战,让北元不敢轻易南下,也让朱棣在军中威望大涨。 可朱元璋没算到,权力这东西,喂饱了就容易撑出野心。他给藩王的岁禄,亲王每年万石米,郡王两千石,往下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递减,看似有规矩,却没算人口账。 藩王们不用干活,生孩子就是“职业”,弘治五年,宗室人口才五千多人,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就飙到了四万多。 河南的周王后裔,单是镇国将军就有200多人,每年要耗掉河南税粮的一半,老百姓种的粮食,先得填满这些宗室的粮仓,自己才能活命。 更要命的是,早期塞王们还能打仗,到了后来,皇帝怕他们夺权,一步步收了兵权。宣德年间,汉王朱高煦想学朱棣起兵,手里却连像样的军队都凑不齐,刚折腾就被平定。 从那以后,藩王们彻底成了被圈养的“活宝”——不能当官,不能经商,甚至不能随便出封地,唯一的“任务”就是生孩子领俸禄。 有个叫朱钟镒的宗室,一口气生了100个儿子,朝廷赐宴时,他自己都认不全一半,这种荒诞事,在明朝中后期不算新鲜。 这些宗室耗费有多大?万历年间,全国税粮总收入大约2600万石,光是支付宗室岁禄就需要800万石,还不算他们兼并的土地——仅在河南,藩王们占的地就超过全省耕地的三分之一,这些地不用交税,全靠佃户供养。 陕西的秦王,庄田从西安绵延到汉中,老百姓没地种,只能去当佃农,交租后剩下的粮食不够吃,饿肚子是常事。 崇祯年间,李自成打到洛阳,福王朱常洵家里堆着成山的粮食,城破后,愤怒的百姓把他的肉和鹿肉混在一起煮了,号称“福禄宴”,这哪是宴席,分明是200多年积怨的总爆发。 朱元璋当年想靠亲情巩固江山,却亲手种下了“吸血”的根。 他以为不让藩王掌权就能安稳,却没料到无节制的供养会掏空国库;他以为血缘能胜过一切,却忘了人性的贪婪从不讲亲情。 这276年的“吸血史”,说到底不是宗室的错,而是制度的病——一个只讲特权不讲责任的体系,再厚的家底也会被蛀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