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师之创,王近山错在哪儿?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代替病重陈赓挂帅出征。当时部队全苏式装备兵强马壮,而自己又是一代战将,王近山本来雄心万丈,甚至要抓获五千美军的,结果却一地鸡毛,并因指挥上一系列失误,成为180师遭遇重创的重要原因。 王近山是个硬核人物,1915年出生在湖北红安一户穷苦人家,小时候放牛干活,13岁给人当童工,生活苦得磨出了铁一样的性格。1930年,15岁的他投身红军,1932年入党,从此军旅生涯开挂。他打仗不要命,1932年一次肉搏战跟敌人滚下山崖,活下来得了“王疯子”的名号。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他一路打上来,指挥过神头岭、襄樊等硬仗,战功赫赫。刘伯承都夸他指挥有大用。抗美援朝时,他已是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上甘岭战役也证明了他的能耐。这样一个战将,按理说不该翻车,可第五次战役偏偏出了大问题。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志愿军20万人马大举反击,王近山临危受命,代陈赓指挥第三兵团。当时部队装备苏式武器,机枪大炮齐全,士气正旺,他雄心勃勃,想一口吃掉几个美军师,抓五千俘虏不过分吧?战役头几天确实顺风顺水,180师作为六十军的第二梯队,4月底夜袭汉谷、塔洞,狠狠牵制了美第七师,战果不错。到5月16日第二阶段,志愿军突破敌防线,180师追着打,眼看胜利在望。可就在这关键时候,风云突变。 5月21日,彭德怀下令全线撤退至铁原、金化休整,局势变了,美军集结4个军、13个师的机械化部队反扑,火力不是一般的猛。王近山把掩护任务丢给六十军,180师负责断后,这本来没啥问题,毕竟打仗总得有人殿后。可坏就坏在他调兵和指挥上出了岔子。 首先,他让第十五军提前撤了,第六十三军也没接到明确指令,自己跑了,180师两边没了掩护,直接暴露在敌人枪口下。5月23日,美第七师和南朝鲜第六师团猛攻180师阵地,炮火轰得山头都冒烟了,战士们拼死抵抗,伤亡惨重。王近山电令各部暂缓撤退,掩护伤员,可电台早撤了,六十军军长韦杰没搞清命令,还五次急电让180师死守。师长郑其贵是个硬骨头,带着部队死扛,阵地都快成血池了。 到5月26日,美军从加平、清川江两面包抄,180师彻底被围。部队边打边退,5月28日郑其贵下令分散突围,1.1万人的师最后只剩4000人回来,7000多人没了。王近山的失误太明显:调兵乱七八糟,命令模棱两可,没及时调整部署,愣是把180师推到了绝境。 他把第十五军和第六十三军撤得太早,等于把180师的左右两翼卖了。打仗讲究协同作战,你不能让一个师单挑人家一个军的机械化部队吧?180师孤军断后,旁边没人接应,等于被敌人捏了个软柿子。 撤退这么大的事,命令得清楚明白,可王近山的电令含糊其辞,电台还撤了,六十军那边完全懵圈。韦杰误以为要死守,愣是让180师多扛了好几天,错过了最佳突围时机。指挥链一乱,后果就是全盘皆输。 美军反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5月23日打得那么惨,王近山就该看出苗头不对,赶紧调整部署,给180师找条活路。可他没及时反应,等到26日被围得死死的才让突围,已经晚了。战场上慢半拍,后果就是血的代价。 这三点失误加起来,直接把180师推向了深渊。装备再好,人再勇猛,也架不住指挥上的窟窿。 180师的惨败让志愿军高层震怒,彭德怀直接问王近山:“你是刘伯承带出来的兵吗?”这话够狠,戳得王近山哑口无言。中央军委查下来,六十军军长换成了张祖谅,180师师长换成李忠选,补了6500新兵整训。1953年夏季反击战和金城战役,180师重振旗鼓,打得不错,歼敌上万,证明实力还在。可第五次战役的教训太深刻,7000多条命,不是随便就能抹过去的。 王近山呢?没受重罚,1952年上甘岭战役指挥得挺漂亮,1955年还拿了中将军衔。后来仕途起伏,1964年因个人问题降成上校,去河南农场干了几年,1968年恢复待遇,1978年病逝,63岁。他一辈子打仗无数,功劳不小,可180师这事,始终是他履历上抹不去的污点。 这场仗告诉我们,战争不是靠一腔热血就能赢的。装备好、士气高,这些都是优势,可指挥跟不上,再强的部队也得崩。王近山的失误不是他无能,而是他太自信,没算到战场瞬息万变,也没管好手下的配合。180师的血,提醒后人:打仗得靠脑子,不能光靠胆子。 再说句实话,当时志愿军的补给和通讯条件跟美军比差太远,王近山再牛,也得受硬件限制。可这不是借口,指挥失误的责任他得背,毕竟将领就是要扛起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