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不学洛阳在遗址上大修大建? 其实,不应该说是西安要学习洛阳。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西安兴庆宫的沉香亭, 就是在唐兴庆宫遗址上复建的。 而后,西安很少在遗址上大规模复建了。 因为西安的遗址与洛阳的遗址, 有着不同宣传历史遗迹的方式。 西安复建沉香亭, 不是让沉香亭唤醒人们对历史遗迹的认识, 而是它的历史底蕴, 通过诗句来反映。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足以让人们记住这个遗迹,沉香亭。 而洛阳的应天门, 如果不通过大规模的复建, 怎么让人们记得应天门的遗迹呢? 再比如华清宫,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就是这些诗句, 传颂了它的历史底蕴, 才让人们慕名而来。 西安的每处遗址遗迹, 都有对应的千古名句, 即使它不大修大建, 也能让人们记住它。 如果洛阳的定鼎门, 不大修大建, 谁又能记住这个遗址遗迹呢? 定鼎门没有应天门宏伟, 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名气, 也带动不了文旅。 大修大建了个天街来配套,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诗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还让西安网友打假说: 这首诗是写长安朱雀大街的。 其实,洛阳不仅要在遗址上大修大建, 还要深挖历史内涵。 应天门最缺的是千古名句, 或者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来点缀它。 但洛阳缺少的就是这些, 所以,洛阳在遗址上大修大建, 符合洛阳的实际情况。 比如天堂,明堂, 如果不大修大建, 谁有愿意花钱去看一个深坑? 上面提到要深挖文化内涵, 才能彰显文物遗址的珍贵。 比如明堂, 配上一首: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也许才能让明堂大放异彩, 体现它的高大宏伟。 可惜找不到这些遗址的相关诗句。 从根本上讲: 西安不同于洛阳对遗址的大修大建, 一是没有钱, 二是没必要, 诗在,长安就在嘛。 而洛阳只有通过大修大建, 才能让遗址不被人们忘却。 历史深厚的底蕴来自哪里? 来自不朽的千古诗句, 来自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