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60后、70后的人肯定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书法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如果没落了不要说家

60后、70后的人肯定不愿接受这个现实,书法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如果没落了不要说家国情怀,就是从感情上也接受不了,但这毕竟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书法是一种慢功夫,从执笔、运笔的基础训练,到对字形结构、章法气韵的理解,再到融入个人情感与风格,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沉淀。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使人们更倾向于刷短视频、打游戏给自己带来快感,谁又愿意抽出时间投入到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完成的书法练习中呢? 其次,古代文人以书法为基本技能,普通人也需通过书写完成基本生活需求。而如今就连学生写作业都用电脑排版,职场人办公依赖各种图文软件,甚至连签名都能通过电子形式完成。手写的 “必要性” 大幅下降,书法作为 “书写技能” 的根基被严重削弱。 仅存的实用功能如写信、题字的场景也被电子祝福、表情包替代,书法的 “应用场景” 事实上消亡了。 不忍心书法艺术消失,应该在学校的教学中就设立书法课。而如今的中小学校,书法教学往往以 “课外活动”、“兴趣班”的 形式存在,根本没有系统性教学。奥数、外语在考试时还有提分作用,书法好能给加分吗? 我并不否认书法的艺术价值,但如今活着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呢?这些名声显赫的书法家、书协理事、美院教授,标新立异,以丑为美,把书法界弄的乌烟瘴气,这里面又充斥着多少铜臭的味道呢? 吼书大师曾翔就不提了,他的创新精神都变成神经了,说几个当今有影响力的书法界巨匠吧,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他积极推动书法与西洋美术接轨,其相关理念和创作引发了诸多争议,有观点认为他的做法导致了丑书、乱书泛滥,但也有不少捧臭脚的对其艺术成就予以肯定。 沃兴华: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及秘书长等职。他的书法作品在当代书坛引发了广泛争议,其风格背离了传统书法的工整与秀美,被许多人称为 “丑书”,不过也有部分人认为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创新精神。 王冬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他是 “乱书” 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将书法的线条和结构进行了大胆变形与重组,呈现出一种较为狂放、杂乱的视觉效果,因此被一些人归为 “丑书” 范畴,在书法界引发了不少争议。 蔡梦霞 :1972 年生于广西南宁,祖籍江苏泰州,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她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并在清华美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她 21 岁时就斩获全国书法金奖,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书法家。其书法风格独特,以生硬的线条和大胆用墨著称,常被戏称为 “柴棍体”,因背离了传统书法的柔美与意境,被一些网友认为是 “丑书”,引发了不少争议。 以上是几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搜索他们的作品看看,说他们误人子弟到底冤不冤。 如果你的子女正在“课外班”学习书法,你愿意她们将来成为这样的大师吗? 如果说书法还有一点实用性的话,就只剩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了。以我本人来说,上学时对书法感兴趣,真草隶篆也临习了一段时间,可惜半途而废了。如今年龄大了,因为喝酒的原因,手总是发抖,所以想通过重拾写字缓解手抖,权当练太极拳了。这恐怕就是书法的唯一用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