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担心中国用美国芯片武装军队?黄仁勋:中国根本不稀罕用!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

担心中国用美国芯片武装军队?黄仁勋:中国根本不稀罕用!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7月13日接受美媒采访时直言,中国根本没打算用美国芯片武装军队,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算力早已强大到无需依赖外部技术,更不可能将国防命脉系于随时可能被切断的供应链上。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中国在算力领域的布局堪称“未雨绸缪”。据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算力总规模已达246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世界前列。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   这台完全采用国产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曾连续多次蝉联全球超算TOP500榜首,其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12.5亿亿次,在天气模拟、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系统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实现了100%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而在军事应用层面,中国军队的算力保障体系同样坚如磐石。   以“神威·太湖之光”为例,其承担的任务涵盖军事气象预测、武器系统模拟等核心领域,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支撑。而支撑这一切的,是申威、龙芯等国产处理器构建的自主生态。   申威系列芯片采用完全自主的“申威64”指令集架构,已发展出三代十五款产品,广泛应用于军队、党政机关等高机密领域。这种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确保了军用芯片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从技术发展逻辑看,美国的出口限制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进程。近年来,华为、寒武纪等企业推出的昇腾系列AI芯片、思元系列处理器,在性能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以华为麒麟9000S芯片为例,其采用中芯国际代工的先进制程,能效比相比前代提升显著,在智能手机等领域实现了高端芯片的自主替代。这种“倒逼式创新”使得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等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   事实上,中国在算力领域的成就并非偶然。国家层面持续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推动技术攻关。与此同时,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网络,培养了大量顶尖工程师人才。   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使得中国在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算力竞争的重要力量。   黄仁勋的判断并非一家之言,而是基于对中国科技实力的深刻洞察。中国早已用实力证明:在关乎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中国人不仅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更能以自主创新的姿态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潮流。   美国政府与其纠结于所谓“芯片威胁”,不如正视一个基本事实——在算力与芯片的博弈中,中国早已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不可复制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