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1905—1996),曾任湖南省委书记、政协副主席。原名王芳林,湖南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忠诚于党的事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均有重要贡献。 一、革命与战争时期的贡献 早期革命活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湘赣革命根据地建设,曾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1933年)。 长征期间任中央纵队政治部主任(1934年),参与遵义会议会务工作。 长征中的特殊经历 1935年1月,与红军女战士王泉媛在遵义结婚,仅相聚两夜即因部队转移分离,后因西路军失败失去联系。1982年两人重逢,王首道解释因误信其牺牲才另组家庭。 1936年参与组织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王泉媛被俘后历经磨难,王首道晚年协助其恢复党籍(1989年)。 抗战与解放战争 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政委,与王震率部开辟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政委,参与华北解放战役。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履职 主政湖南与廉政典范 1949年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坚决执行毛泽东指示: 驳回杨开智“谋厅长职位”请求,要求“按能力分配工作”; 叫停长沙地委在韶山为毛泽东修房修路。 推动经济与交通建设 1950年代任交通部党组书记,建立新中国交通运输体系; 1982年视察深圳蛇口工业区,支持改革开放探索。 晚年职务 1978-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当选中顾委常委。 三、历史细节与精神遗产 严于律己的家风 多次拒绝对亲属特殊照顾,毛泽东曾致电肯定其原则性。 重要历史见证 1936年与邓小平、聂荣臻等合影于陕西淳化(红一军团东征时期); 那些珍贵老照片 鸡西矿区劳动英雄大会(1947年)由其推动,提振东北工业支前热情。 四、争议与澄清 小说误载:网传“明朝辽东总兵王首道被蒙古人所杀”为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笔误(实为李成梁前任王治道)。 女战士造谣:王泉媛被俘经历遭恶意扭曲,王首道生前支持澄清史实。 五、纪念与评价 1996年逝世后,葬于北京八宝山。湖南浏阳故居、河南桐柏革命纪念馆(雕像)均保留其事迹展陈。其一生贯穿中国革命史,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典范”。 时间线梳理: 1905年:生于湖南浏阳 1935年:长征途中与王泉媛结婚 1949年:主政湖南,贯彻廉政 1950年:主持新中国交通建设 1982年:与王泉媛重逢 1996年:病逝于北京 王首道的形象凝聚了共产党人廉洁奉公、情系人民的底色,其与王泉媛跨越半世纪的故事,亦成为长征精神中人性光辉的注脚。 图片为:1936年2月,红一军团东渡黄河,挺进山西,聂荣臻与邓小平等合影。右起:邓小平、徐海东、陈光、聂荣臻、程子华、杨尚昆、罗瑞卿、王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