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到底还能撑多久?这么说吧,可以撑到二六年,二六年这场战争一定会结束,因为乌克兰将会面临二战德,日一样的问题,没人了,为什么说人很重要?因为人生产的时间太久了,要将近20年的时间,武器装备在流水线上生产很快,所以人被称为有生力量。 战争持续越久人员消耗就越大,乌克兰自冲突全面爆发以来,流失的人口已经高达一千万左右,这其中既有难民逃往国外,也有战场伤亡和移民,再加上战争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出生率降到了历史低位。 现在乌克兰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的孩子甚至不足一个,和国际社会普遍的维持水平2.1相差甚远,哪怕现在就实现和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乌克兰都无法恢复原有规模的人口与劳动力。 离开乌克兰的难民中大部分都是女性和儿童,留下的大多是适龄参军的男性,这表面上看能暂时维持兵员补充,青壮年男性高强度的消耗让乌克兰的人口结构越来越失衡,损失最大的是国家未来的社会中坚。 军队征兵标准已经不断放宽,年轻人和退役老兵被反复招募,兵员紧张每年只会越来越明显,目前不少前线部队因为缺人,已经不得不缩短轮换周期,甚至兵员还未来得及训练扎实就被送往战场。 西方国家能够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坦克、炮弹、无人机等,但人力补充却极其困难,任何一个新兵,从出生到成年、再到能够上阵,至少要用十几二十年的培养和成长,一个社会要恢复损失的年轻劳动人口,不是靠“短平快”的办法就能解决的。 这也正是战争史里屡屡被提及的“有生力量”困境——到了最后,人比武器更难补充。 战争打到最后技术装备虽未断线,但年轻士兵和劳动力几乎见底,战争能力其实已经崩溃,乌克兰现在的情况和当时很像,大量青壮年消耗在前线,即使战争停止未来十几年内也无法补足人口空缺,如果战争继续拖到2026年,人口问题就是悬在头顶的最大难题。 社会的变化也很明显,现在乌克兰大多数城市和乡村都感受到“人变少”带来的影响,劳动力短缺让工厂开工不足,农业劳作乏人,新生代断档严重,幼儿园和学校的孩子数明显下降。 未来无论是经济重建还是社会保障,缺乏足够的青壮年都是巨大的隐忧,同时,战争打击还导致不少家庭分离、社会稳定性下降,家庭结构更加脆弱,很多年轻人即使暂时逃离了战火,也不打算再回来定居。 以乌克兰目前的安全环境,对海外人才和移民的吸引力相当有限,短期人口回流的可能性很小,长期变化更需要深层经济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兵源紧张直接影响前线战斗力,最直接的趋势就是新兵越来越年轻、补员越来越难、战场伤亡比越来越高。 新型战争其实说到底还是靠人,装备制造流水线能随时开动,但培养有生力量的“流水线”根本没法加快速度,只要人不够国家就很难有持久战争能力,乌克兰这场危机无论国际援助怎样加码,最终卡壳的位置可能还是在“没人的困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