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3年,新四军罗炳辉师长找到了"军工专家"吴运铎问道:"对待日寇还需要更狠些

1943年,新四军罗炳辉师长找到了"军工专家"吴运铎问道:"对待日寇还需要更狠些,最好把日寇的骨头都能炸碎,我军需要这种杀伤力巨大的炮弹,你看看能不能搞出来?"吴运铎起身坚定说:"师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3年的皖北山区,潮湿的窑洞里飘着火药味,吴运铎正用缠着绷带的手摆弄雷管。

这位被称为"中国保尔"的兵工人刚拆解完第三枚哑弹,桌上的煤油灯把他消瘦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门外突然传来马蹄声,罗炳辉师长裹着硝烟味闯进来,军装下摆还沾着淮河岸边的泥浆。

"老吴,鬼子最近搞铁甲车巡逻,咱们手榴弹啃不动那层王八壳。"罗炳辉抓起搪瓷缸灌了口水,喉结上下滚动。

"战士们说,要是有种能炸碎骨头的炮弹......"话没说完,吴运铎已经撑着木箱站起来,他左眼蒙着纱布,那是上次试炮时留下的勋章,窑洞角落的铁砧上,半成型的弹体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当时新四军的兵工厂比作坊还简陋,吴运铎带着三十多个工人,车床是用缴获的汽车发动机改的,火药是从哑弹里挖的。

有次试制迫击炮弹,弹片把他腹部撕开二十多厘米,昏迷前他还在喊"保住机床"。

这次接到任务后,他带着徒弟们泡在靶场,用土法测试破片杀伤力,他们发现掺入碎瓷片的弹体爆炸后,飞溅的破片能扎透三层浸湿的棉被。

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坟地里试爆,缺少铜料,就把庙里的铜钟熔了,为测试破片分布,吴运铎让战士们在靶子前举着冬瓜。

当第一枚增强型炮弹炸开时,飞旋的金属片把五十米外的稻草人拦腰斩断,罗炳辉闻讯骑马赶来,捡起嵌着弹片的树干哈哈大笑:"这玩意够鬼子忙活了!"

这种被战士们称为"碎骨弹"的改良炮弹,后来在车桥战役大显神威,据日军战报记载,有发炮弹直接掀翻碉堡顶盖,守备小队"肢体破碎如熟柿坠地"。

吴运铎在回忆录里写:"我们没条件搞科学计算,但知道怎么让每克火药都带着仇恨爆炸。"他右手的无名指永远留在那年的试爆场,却换来前线战士少流血。

当时没人知道吴运铎违反了多少"兵工安全条例",只记得罗师长验收时说的话:"好!就要让侵略者知道,中国人的土地会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