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朝加码合作,特朗普摊牌,泽连斯基连夜行动,换大使换防长,连总理都换了
特朗普摊牌,俄朝联手,泽连斯基又上压力了,连夜进行人员大调动。
当地时间7月13日夜间,乌克兰政府突然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把乌克兰的驻美大使、防长、总理都换了。 俄朝合作的“军事联姻”让乌克兰脊背发凉。2024年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可不是吃素的,里面白纸黑字写着“一方受侵略另一方提供援助”。 朝鲜给俄罗斯的“嫁妆”更是实打实:自2023年8月以来,超过6700个集装箱的弹药经铁路运抵俄罗斯,按152mm炮弹计算至少300万发,相当于乌军全年消耗量的1.2倍。 作为回报,俄罗斯不仅送去9000集装箱的粮食稳定朝鲜粮价,还承诺转让卫星技术和飞机制造工艺。 这种“弹药换粮食”的交易,让俄军在巴赫穆特的攻势突然猛增30%,直接把乌军压得抬不起头。 而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则像悬在泽连斯基头上的剑。7月14日,这位美国总统放出狠话:若俄乌50天内不签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100%关税,并通过北约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 这招让泽连斯基左右为难——既要防着特朗普真的断援,又要在谈判桌上争取筹码。 不仅如此,特朗普还要求军援费用由北约分摊,这让乌克兰不得不重新巴结欧洲盟友,而人事调整正是向美国表忠心的“投名状”。 这场人事地震的深层逻辑,藏着泽连斯基的重重算计。2023年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因军粮采购价高过市场价两倍被撤职,此次让什梅加尔接任防长,延续了“用新人洗旧账”的策略。 还有“技术官僚上位”的无奈:斯维里登科作为经济学家,曾主导乌克兰与贝莱德集团的国有资产托管谈判,此时升任总理显然是为了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下的经济崩盘风险。 “亲美路线强化”更绝——让参与过俄乌粮食协议谈判的乌梅罗夫出任驻美大使,摆明了要在特朗普的“50天倒计时”里打通白宫关系。 而乌克兰国防部的腐败基因也并未根除——2025年上半年曝光的征兵贿赂案显示,前线士兵仍在抱怨防弹衣采购价高达2000美元一件,是市场价的3倍。 还有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更是把乌克兰架在火上烤。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年乌克兰对俄出口额仍有42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机械零件。 若美国真的实施100%关税,乌克兰农业巨头如Kernel公司将直接损失15亿美元收入,相当于其全年利润的60%。 北约这边,虽说德国答应提供“爱国者”系统,但要求乌克兰用国有电网股份作抵押;波兰则趁机索要西乌克兰的铁路运营权。这种“援助换利益”的交易,让泽连斯基在议会被骂作“卖国贼”。 归根结底,这场权力游戏的终极矛盾,在于乌克兰的“战略空心化”。当俄朝在边境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和“火星-12”中程导弹时,乌克兰的防空网仍依赖苏联时代的S-300系统。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落下时,乌克兰的外汇储备已不足35亿美元,连进口石油都要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