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俄罗斯算不算侵略者。其实打开地图仔细看就会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占的地方都有讲究,可能从2014年克里米亚归入俄罗斯那会,这场仗就有了苗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回到2014年,那时候世界一片相对和平,但乌克兰却出了点事。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让亲俄政权倒台,西方一脸兴奋,普京一脸铁青。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俄罗斯就一把“端走”了克里米亚。 这还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抢地盘”。你要知道,克里米亚可是黑海的“锁钥”,有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母港塞瓦斯托波尔,战略地位堪比心脏。 抢了克里米亚后,俄罗斯干了件让人眼前一亮的事:修了一座长达19公里的跨海大桥——克里米亚大桥,连接俄罗斯本土与克里米亚。 花了几十亿美元,意义可不只是方便旅游。这就是普京想要的陆路通道雏形,但它还不够,真正的通路,要连通顿巴斯。 2022年,战争正式拉开帷幕。很多人纳闷:俄罗斯不是打北约吗?怎么一通猛打,全打在乌克兰南部和东部了? 这不是走错路,而是直奔主题! 你去看地图就知道,俄罗斯占领的区域有讲究:从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到南部赫尔松、扎波罗热,这条线一拉刚好是一条直通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 这条走廊有多重要?用句夸张点的话说:没它,克里米亚就是半岛孤儿;有了它,俄罗斯就能为克里米亚输血供氧,稳定后方,黑海方向的所有海军活动都不怕被断后。 所以你看,普京不是疯了去打乌克兰全境,他是精准拆点,拿下每一块对克里米亚有用的土地。 大家嘴上说得热闹,“北约东扩”、“安全威胁”、“去军事化”……但这些话听听就好,真正让俄罗斯胆寒的,是地缘被卡脖子。 没有克里米亚,俄罗斯黑海舰队就像被拴住的猛虎;没有陆路通道,克里米亚随时可能被西方孤立。而且,乌克兰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水源。 自从2014年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就断了通往克里米亚的供水渠道。那几年,克里米亚干旱到种不出庄稼,地下水都快榨干了。 而2022年俄军一打南部,第一件事就是控制大坝,让水重新流进克里米亚。这不是偶然,这是精心布局。 所以说,普京是打的什么?是水!是陆路!是生存的空间! 从法律和国际关系上来说,俄罗斯确实是跨境打人,没错。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你家隔壁突然和你闹翻,还天天让外人往你家门口搬东西、搞军演、插旗子,你会不会想出手“清理一下门户”? 俄罗斯说白了就是这么个逻辑。北约不断东扩,从波兰、罗马尼亚,一直压到乌克兰边境。乌克兰如果真的加入北约,那就是一把匕首直接顶到俄罗斯胸口。 普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对他来说,不出手是死,出手还有一线生机。 所以他先拿克里米亚,再拿顿巴斯,再打通赫尔松,就是为了打造一道“缓冲地带”,不让北约贴脸输出。 是侵略吗?从西方视角当然是。但从俄罗斯自己的生存逻辑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战略防守中的进攻”。 俄罗斯打乌克兰,可不是和乌克兰有多大仇,打的其实是北约,是整个西方。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西方国家一边制裁,一边靠拢乌克兰,这直接把乌克兰推成了“前线哨兵”。俄罗斯这时候不出手,以后就只能被动挨打。 这就像国际象棋里的“车马炮组合”,俄罗斯一步步地推棋子,占下关键位置,让西方不得不重新考虑进攻成本。 很多人以为俄罗斯是“破罐破摔”,但其实是“老谋深算”,一步步卡位,直击对方软肋。 所以你问俄罗斯是不是侵略者?这答案,还真不是一句“是”或“不是”就能盖棺定论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战争,远不只是打乌克兰那么简单。 地图摊开,克里米亚、顿巴斯、赫尔松,每一块地都不是乱打的;每一次推进,都有明确战略目标。 你说这是侵略,也没错;你说是战略自保,也站得住脚。 但无论如何,这盘大棋,早在2014年就下好了。而如今看到的,不过是当年种下的种子,结出了战争的果实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