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不为人知的抗日故事:西安事变爆发前11天,毛泽东曾给蒋介石写过一封“劝抗日”信。

不为人知的抗日故事:西安事变爆发前11天,毛泽东曾给蒋介石写过一封“劝抗日”信。 当时,日军正准备进攻绥远,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在绥远建立‘满洲国’以外的第二个傀儡国家”。外敌入侵之际,蒋介石却并未选择联合所有国内力量抗日,而是在全力围剿红军。这样的结果,令毛泽东等心急如焚。 也因为心急,所以毛泽东的信件开头,就单刀直入,讲到了现在若还不团结抗日,将会有怎样结果,他的大意是:“我们现在的抗战形势,尤其绥远形势急剧恶化,之前的长城抗战和一二八战役都被打得很惨,绥远战场也极有可能重蹈覆辙。” 毛泽东口中的重蹈覆辙,主要指一二八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以伤亡30万的代价却仅消灭4万日军的事实,这场战役虽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但也让蒋介石的国民党军损失了大量精锐。 淞沪会战是蒋介石的痛处,毛泽东在信里一上来就打他的痛处,当然是为了让他警醒,并明白真正的解法只有一个,这个解法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停止内战,团结一切力量抗日。他说:“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皆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阵线,绥远之国防力量,骤增数十倍。” 毛泽东紧接着展望了兵力增加数十倍后的前景,他说:“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 这段话里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是一个典故, “馨香百世”就是烧3000年的香,这里,毛泽东等于是在承诺蒋介石:你只要抗日,国家将可以保住,你也会因此成为英雄,中国还会把你的画像挂在神庙,并给你烧3000年的香。 为了进一步说服蒋介石团结抗日,毛泽东还将不团结一致抗日的后果也一并说了,他说:如果你不抗日,而选择投降日本,那么国家会灭亡,你也成了亡国奴,失去民心,遭受辱骂千年。 通篇,毛泽东都在与蒋介石讨论“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所有艰难抉择的背后,都是内心的矛盾挣扎。抗日是国家大义,剿灭红军是个人私欲,在国家大义和个人私欲之间,蒋介石难以抉择。若选择国家大义,的确对国家人民有利、对自己的名声有利,可他却可能因此失去剿灭红军的机会,这对他所要建立的蒋家王朝显然不利。 若选择个人私欲,那么红军或许真的可以被剿灭,可他也将背上千古骂名。 收到信后,蒋介石并未给毛泽东回信,也有可能是没来得及回信,因为信被写就11天后,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逼迫”的方式,同意“停止内战,联红抗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当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接受中共的《国共合作宣言》,这也就意味着:蒋介石完全接受了毛泽东之前在信里的意见和要求。 蒋介石抗日有功,毛泽东始终记着。1956年6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代表毛泽东、中共做报告时说:“为了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曾经两度并肩作战反对帝国主义。” 1959年美国逼蒋介石下台,毛泽东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反对,12月14日,中共的发言再次涉及到这一事件,中共发表的内容是:“民族立场很重要,我们对蒋介石还留有余地……我们不给美帝主义以机会,在这里我们实际支持了蒋介石。” 实际上,即便在内战时期,毛泽东也从未对蒋介石采取彻底否定态度,而是对他给予适当肯定。而中国的史书对蒋介石的很多“过”,也选择了选择性遗忘,这也属于给他留足了面子。1975年4月5日,89岁的蒋介石因病辞世。消息传到毛泽东耳边,他听到消息后面色凝重地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这三个字的背后,包含着他对蒋介石的极其复杂的感情。正如他自己曾对蒋介石评价的那般:蒋介石是一位老朋友,虽然两人因政治理想不同斗了大半辈子,但曾经他们也是携手抵御外敌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