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7月5日,河南,女豫剧演员,在50度左右高温的铁皮棚中表演2个多小时,不料,刚谢幕就一头栽倒,她身上的戏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信息来源:大象新闻——河南林州,豫剧演员在高温下坚持演出到最后一刻中暑晕倒,剧团:身体状态已恢复!提醒大家量力而行,注意身体健康) 河南林州乡下临时搭的铁皮戏台像是一个巨大的蒸笼。台下近四十度,台上体感温度直奔五十度。 那位豫剧女演员身上厚厚的戏服早就被汗水浸透,脸上精心勾画的妆,也让汗水冲刷得斑驳。可戏必须唱完,即便是她已经明显有了中暑的迹象,依然咬牙唱完了最后一个板眼。 谁知刚鞠完躬,人就直挺挺倒了下去。台下工作人员似乎已经熟悉了这一切,一拥而上,解戏服、扇风、递上藿香正气水,总算把人给救了回来。 有网友感叹这份敬业精神。比那些拿着天价片酬、连台词都念不顺的“明星”们,不知道要强多少倍。这份朴素的职业操守,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显得格外珍贵。 不过,更多的声音是在心疼,网友纷纷感慨太不容易。有人急着支招,说剧团应该买几台大功率的工业风扇,好歹改善一下条件。也有人说得更直接,认为这纯粹是拿命在硬扛,为了几百块钱的出场费,这么拼实在不划算。 但事后,这位豫剧演员缓过来后接受采访却不是抱怨,而是上了台,就得撑到底。对他们这行来说,这样的情况不过是家常便饭。戏班班长也坦言,夏天这种事太常见,大家早就习惯了,速效救心丸和藿香正气水都是随身必备的。 三伏天里,武生也要穿着十几斤的行头,背着靠旗翻跟头,花旦要顶着沉重的头面,气息平稳地唱大段慢板。汗水顺着脸颊脖子往下淌,湿透的戏服黏在身上,但是他们一招一式都不能走样。 老辈儿传下来的规矩是:戏一旦开锣,就不能停。这种“戏比天大”的信念,就像农民见不得地里长草一样,已经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即便是随着时代变化,这些扎根乡土的民间戏曲,市场在萎缩,关注度也在下降。但他们还在拼了命去坚守。对他们而言,台下的每一次叫好,或许就能抵消所有的汗水和辛劳。 可对整个行业来说,光靠演员的意志力硬撑,又能撑多久呢?我们为这份坚守鼓掌时,或许也该想一想,除了掌声,我们还能为这些文化的“活化石”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