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月亮]中国之后再无工业国!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我们挡着别人的路,也不是阻碍谁去

[月亮]中国之后再无工业国!为什么这么说?并不是我们挡着别人的路,也不是阻碍谁去发展,因为在工业化面前本来就没有路,我们是硬趟出来的一条路,在不突破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只有我们一个。那么工业化到底难在哪?其实,只要满足5个先决条件就可以了,但大多数国家连一条都难以满足。 要说工业化的第一个条件,其实就得先有一群能干活、能学习的工人。 中国早年搞了大规模扫盲运动,农村和城市里的人都基本能看明白说明书,干得来活。 正因为有了这拨人,工业才开始落地生根。 反观印度人口很多,但底层教育欠账大,读书的人太少,培养不出足够的技术工人。 美国虽然有牛的科技精英,底层却逐渐"去工业化",劳动者越来越少主力都转金融了。 所以,说到底,人这块,中国起点完全不一样。 第二个条件就得说钱的问题。 搞设备,造工厂,投进去的钱是难以想象的。 宝钢那会儿刚上马就是几百亿,全国老百姓很多连温饱都没搞定,这钱怎么凑的? 中国没有搞殖民地那一套,也没有靠外债吃老本。 土地改革后粮食增产,出口换点钱,国家所有积蓄都优先投进工业。 从苏联的156项工程,到和西方的"四三方案",一个字,拼命省、拼命用。 这些钱都是全社会一起勒着裤腰带抠出来的,不靠外人怜悯。 钱、人这两样有了,但第三个条件,也是真正的工业化关键,是技术得抓在手里。 技术买来很容易受制于人,只要对方不高兴立马给你卡住脖子。 靠别人捐助,也有被拉黑的一天。 中国前期是靠朝鲜战争赢得了苏联技术支持。 后来通过对越自卫反击、外交手腕,终于争取到了美西方先进设备,用一身胆气换回来的。 这些技术不是买,是拚出来的。 第四个条件是市场大小,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得有地方消化。 小国家只能靠出口,国际风向一变就崩盘。 中国人多,这就是全世界最顶的内部市场。 产品刚开始傻大笨,靠自家人咬牙往肚里消化,撑过初期。 产品成熟以后,跟150多个国家做贸易,内循环、外循环两条腿走路。 别的地方没得比。 但这一切真正打底子的第五个条件,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安全和国防。 没有安稳的家,哪来安稳的工厂。 中东石油国家不缺钱,可是地盘天天不安生,工厂建起来迟早成靶子。 日本和韩国虽然厂子密集,主权却握在美国手里,有事还得看人家脸色。 中国走到今天,背后是世世代代抗争换来的主权,是百年变革赢下的独立。 没有这环境,主意再多都白搭。 回忆起宝钢建设的年月,工人们住工棚吃窝头,全民勒着裤腰带挺日子。 全国像上紧的发条一样,为制造出钢铁、装备默默付出。 谁也没叫苦,谁也没想过撤退;这种一条心搞工程的劲头是不可能被轻易仿效的。 其实,支撑工业化这套复杂系统的,是一种根植民族精神里的共识,也是一套能规划大局并推行到底的体制。 这些东西,既不是用钱买来的,也不是学就能学会的。 只有历经磨难,才能磨出全社会拼命追赶、把命运掌握在手里的韧性。 中国实现工业化,不靠运气,完全是上一代、上两代人合力搭起的底子,抓住了时机把命运改写。 到了今天,世界格局越来越复杂,各国都在找中国做生意结同盟,并不是非要交朋友,而是都想赶上一辆不会翻车的车。 这条中国式工业化路,完成了就是难以复制的独一份。 未来还有谁能走同样的路,很难说有答案。 你觉得别的国家还有机会复制中国走过的路吗?可以在评论区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