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差点笑喷 —— 加拿大留学生汤姆举着手机直播,一脸认真地问:“中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差点笑喷 —— 加拿大留学生汤姆举着手机直播,一脸认真地问:“中国有电影院吗?我在多伦多看《复仇联盟》时突然想到,你们这边是不是只能在家看盗版?” 视频刚发出来就被中国网友的笑声淹没了,有人回怼:“加拿大小儿,你是不是对中国有什么误解?什么是电影院,能吃吗?” 其实汤姆的疑问不算新鲜,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他们的愚昧让中国人哭笑不得,看完保准你笑到打鸣。 刻板印象一:中国人还在骑马出行? 汤姆刚来中国时,行李箱里居然塞了顶牛仔帽,理由是 “听说中国农村很多,骑马需要戴这个”。结果下飞机坐高铁去西安,看着窗外时速 350 公里的风景,他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汉堡:“这比我们国家的飞机还稳!” 更绝的是他第一次坐地铁,对着扫码支付的闸机研究了半小时,突然抬头问同行的中国同学:“你们这儿连地铁站都有魔法吗?为什么刷手机就能开门?” 这段视频被发到网上,网友笑疯了:“因为手机是这个门的爸爸,让它开门就开门,不会你回加拿大问问你爸爸。” 有次他在成都街头看到共享单车,非要拍视频发朋友圈:“中国太先进了!自行车居然能随便停在路边,还不用上锁!” 底下立刻有加拿大网友评论:“我爷爷说他 1980 年去中国时,确实到处是自行车。” 中国网友反手甩了张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照片:“麻烦更新下数据库,我们连火车都能从居民楼里穿过去。” 刻板印象二:中国人只吃饺子和米饭? 汤姆第一次跟中国同事去聚餐,看到火锅店的自动送餐机器人时,举着筷子半天没动:“这机器人知道我想吃毛肚吗?” 当服务员端上脑花、黄喉、鸭肠时,他捂着嘴往后缩:“你们居然吃这些?难道不是每天都吃饺子吗?” 这事被同事发到群里,立刻炸出一堆段子手。有人说:“建议带他去广州早茶店,让他知道光是点心就能吃一个月不重样。” 还有人补刀:“上次我英国室友看到辣条,问我是不是中国的止痛药,现在他每天揣两包当零食。” 最搞笑的是汤姆第一次吃小龙虾,戴着手套跟虾钳子搏斗了十分钟,突然抬头说:“原来中国不光有饺子,还有这么复杂的食物!这比我们的汉堡难对付多了。” 这段视频底下,中国网友集体玩梗:“等他见识到重庆火锅九宫格,怕是要当场写辞职信回国。” 刻板印象三:中国没有高楼大厦? 汤姆来中国前,在网上搜 “中国城市”,出来的全是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他对着照片里的平房跟妈妈打包票:“放心,我住的地方肯定很安静。” 结果飞机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他看着窗外连绵的摩天大楼,揉了三次眼睛:“这不是未来城市模型吗?是不是走错星球了?” 他在上海陆家嘴拍的视频里,背景里的上海中心大厦直插云霄,他举着手机喃喃自语:“我们国家最高的楼还没这一半高,这里的电梯会不会比飞机还快?” 评论区立刻有人甩来深圳京基 100 的夜景图:“建议白天去看,晚上亮灯时怕你以为到了银河。” 更绝的是他第一次坐观光电梯,在广州塔升到 450 米高空时,突然抓着扶手喊:“快停!这比过山车还刺激!” 旁边的大爷淡定地啃着冰棍:“小伙子别怕,我们这儿买菜都能坐电梯上 20 楼。” 这段被拍下来发到网上,点赞量破了百万。 回到最开始的电影院话题。汤姆的视频发出后,评论区简直成了大型 “凡尔赛现场”。有人晒出 IMAX 厅的照片:“我们这儿的屏幕比你家客厅还大,3D 眼镜都是消毒密封的。” 有人发了张奶茶配爆米花的图:“看电影标配,20 块钱能买到大桶爆米花加肥宅快乐水,比你们的可乐便宜一半。” 更损的是有网友发了段中国影院的自动取票机视频:“知道这是什么吗?不用排队就能拿到电影票,比你们的售票窗口先进十年。” 还有人补刀:“我们连电影都是超前点映,上次《复仇者联盟》比北美还早看两小时。” 汤姆被这些评论惊到,专门去家附近的电影院拍了 vlog。视频里他对着巨幕一脸震惊:“这屏幕比我家整面墙还大!座位居然能往后躺,还有按摩功能?” 当看到有人用手机扫码买可乐时,他对着镜头摊手:“我现在怀疑,是不是只有加拿大还在用现金买票。” 评论区的画风已经彻底跑偏。有人说:“建议给他看看中国的 4D 影院,下雨刮风全特效,怕他以为在拍灾难片。” 还有人调侃:“等他知道中国有上万块的 IMAX 激光厅,会不会当场申请移民?” 其实这些刻板印象背后,藏着的是信息差造成的误解。 就像中国网友说的:“十年前我们羡慕国外的高楼,现在轮到他们惊叹我们的发展。” 汤姆最近发的视频里,他站在重庆的 8D 魔幻天桥上,对着镜头认真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中国不是没有电影院,而是连电影院都充满了想象力。” 最后想说,世界这么大,多走走看看总没错。毕竟现实往往比刻板印象精彩一万倍 —— 就像中国的电影院里,不仅有最新的大片,还有比电影更魔幻的生活日常。你还遇到过哪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刻板印象?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