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俄罗斯总统普京果然有志气,他在7月13日接受采访时说“俄罗斯要么保持独立自主,要

俄罗斯总统普京果然有志气,他在7月13日接受采访时说“俄罗斯要么保持独立自主,要么不复存在。这是我希望向我们合作伙伴们传达的,希望他们能够听到并调整对俄罗斯的态度。” 普京的这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试图融入西方体系,却换来北约五次东扩的步步紧逼。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多次承诺北约不会东扩,可事实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欺骗。 普京在采访中直言,西方不仅蔑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更显露出攫取地缘政治优势的赤裸欲望。这种背信弃义让俄罗斯逐渐明白,若不能以主权国家之姿捍卫自身利益,就永远不会被正视。 说白了,俄罗斯的底线就是要么挺直腰杆自己说了算,要么就彻底失去话语权。这种独立自主的决心,在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普京政府果断调整战略,加速“转向东方”。其一,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 2024年,俄中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双方在能源、航空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扎实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超过95%。 紧接着,俄罗斯还与印度达成多项合作协议。2024年,俄印贸易额有望达到660亿美元,双方计划在2030年前将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俄印不仅在能源领域深化合作,还在制药、鱼类养殖、造船和木材加工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加强俄远东地区与印度东部港口之间的海上联系。 在能源战略上,俄罗斯也在积极布局。普京政府制定了新版国家能源战略,加速能源出口多元化。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中亚太地区的比重已从之前的39%左右增长至超60%,友好国家占俄能源出口的比重达到90%以上。 该国还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出口,北极液化天然气已成为北极航道的主要货物之一。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发东部铁路线,预计10年后贝阿铁路干线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输量将从当前1.8亿吨增加到2.7亿吨,助力燃料和能源从西伯利亚地区运往国际市场。 面对西方的极限施压,俄罗斯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2024年,尽管遭受超过两万项制裁,俄罗斯GDP仍实现了4%的增长,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失业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的2.3%。 俄政府通过实施卢布结算机制、深化与非西方国家合作、构建完整产业链等措施,有效应对了制裁带来的冲击。例如,俄罗斯与印度的能源贸易额从2021年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约450亿美元,对外贸易本币结算比例从不足15%上升至约40%。 不过,俄罗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一,经济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尽管能源出口额在2022年创下新高,但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仍对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其二,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在国际市场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大减,高通胀和高利率抑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创新活力。其三,国防预算支出的增加虽然带动了军工制造业的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生产性投资,影响了科技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等领域的发展。 紧接着,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突破。莫斯科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中俄朝经济走廊建设,计划翻新罗津港和跨境铁路,以提升物流效率,增加能源和农产品的贸易。 俄政府还鼓励本土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试图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与此同时,俄罗斯在金融领域也在发力,建立了米尔支付体系和“俄版SWIFT”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以减少对境外支付体系的依赖。 说白了,普京的独立自主战略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生存之道。该国深知,只有挺直腰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从转向东方的战略布局,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再到应对制裁的一系列措施,俄罗斯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要么独立自主,要么不复存在”的坚定信念。 未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能否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升级上取得更大突破,将取决于其外部环境的改善和内部改革的决心。但无论如何,普京的这番表态已经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俄罗斯不会屈服于外部压力,将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