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周一在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的会晤中宣布了一项针对乌克兰战争的新计划:将美国武器出售给欧洲国家,然后由欧洲国家将其转移到基辅。 根据这项计划,美国将把武器出售给欧洲国家,再由欧洲国家将这些武器转移到乌克兰基辅。特朗普同时向俄罗斯发出威胁,如果俄乌双方在50天内不能达成和平协议,俄罗斯将面临贸易后果,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特朗普在会谈中明确表示,“如果我们5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我们将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 这项计划的核心逻辑是“美国制造,北约买单”。特朗普表示,美国将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最先进的武器”,包括“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这些武器先送到北约,再由北约协调运抵乌克兰战场,而北约内的欧洲盟友将支付全部费用。 特朗普强调,“欧洲将为此支付100%的费用”,“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做生意”。北约秘书长吕特对此表示支持,称各国将迅速向乌克兰运送武器装备,武器类型不限于“爱国者”导弹,德国、芬兰、丹麦、瑞典、挪威、荷兰和加拿大均有意加入这一计划。 特朗普的这一举措并非偶然。此前,美国曾在7月初突然暂停对乌部分军援,理由是“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但一周后,美国又恢复对乌军援,白宫称这是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决定,未通知白宫,特朗普也声称自己不知道是谁授权暂停军援。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反映出美国对乌克兰政策的不确定性。 对于特朗普的新计划,各方反应不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他与特朗普讨论了当前乌克兰所需的武器装备,并感谢美国、德国和挪威愿意额外提供“爱国者”导弹。 但乌克兰战略产业部部长顾问尤里・萨克指出,美方恢复对乌军援后,首批仅提供10枚“爱国者”防空导弹,这是“杯水车薪”,“虽然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不足以让我们保卫城市”。 俄罗斯方面则显得较为淡定。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美有必要继续保持对话。他还指出,美国一直在向乌克兰供应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并将继续供应。 俄卫星通讯社引述专家分析称,特朗普“企图借此脚踏两只船”,“对他来说,一切都是生意”。有意思的是,在特朗普宣布该决定后,莫斯科股市反而大幅上涨,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原以为美国二级关税将高达500%,而特朗普的威胁显然“低于他们的预期”。 美国国内对这一计划也存在分歧。参议院一些共和党高层正在积极推进此事,认为这将是结束俄乌冲突的“重锤”。但特朗普在谈及美国国会参议院正推进的一项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的新法案时,表示“我不确定我们是否需要这个”,他不希望他们“浪费时间”,但同时也表示“这可能很有用,我们拭目以待”。 从实际效果来看,这项计划可能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储备有限。英国《卫报》此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透露,近期在中东消耗大量防空导弹后,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储备仅能满足五角大楼所有军事计划约25%的需要。 其次,欧洲国家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也存在疑问。尽管吕特称欧洲将支付全部费用,但具体如何操作、资金如何筹集,仍需进一步明确。此外,俄罗斯总统普京确信俄在战场上的优势“正在增强”,因此无视特朗普的“失望”,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攻势。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同样面临现实困境。他表示,如果俄乌50天内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但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对俄制裁往往效果有限。例如,2018年美国对俄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后,俄罗斯采取反制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部分商品加征25%至40%的关税,导致美方损失约5.376亿美元,而俄方仅挽回8760万美元的损失。 此外,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铀供应国,美国约35%的核燃料进口来自俄罗斯,若对俄加征关税,可能影响美国自身的能源安全。 更深层次地看,特朗普的这一计划反映出其“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无论是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还是威胁对俄罗斯加征关税,其核心目的都是维护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特朗普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既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又让欧洲国家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同时推动美国军火销售,促进国内经济。 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加剧俄乌冲突的复杂性。俄方多次强调,西方向乌提供武器无助于谈判,将使北约成员国卷入冲突,是在“玩火”。而美国国内也有声音批评,关税将让美国生产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进口组件。 特朗普的新计划和关税威胁,是其在俄乌冲突中的一次政治博弈。它既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和经济手段影响冲突进程的意图,也暴露了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利益驱动性。 未来50天内,俄乌能否达成和平协议,美国的关税威胁能否奏效,欧洲国家能否有效协调行动,都将影响这一计划的最终走向。而对于乌克兰来说,在大国博弈中寻求自身安全与发展,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