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果终于显现了!印度现在几乎成了外资的“坟地”了!印度先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减税、低价的地皮、专门对接机构等方式把外国企业骗进印度,叫企业先把工厂建起来,印度甚至会大发善心给外国企业低价贷款。 在印度投资,你面对的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各管各的部门部落,招商的真心欢迎你,缺钱的也真心宰你。 要理解这个现象,你得先明白一个残酷又滑稽的现实,那个拍着胸脯给你许诺优惠政策的招商部门是真心的,因为他们的业绩就是引资额。 但后来那个拿着放大镜查你税、冻结你账户的执法部门也是真心的,因为他们的任务就是搞钱填补财政窟窿。 他们各管一摊,互不搭理,一个负责请君入瓮,一个负责瓮中捉鳖,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 说实话,印度这块地儿的先天条件确实太好了。 它坐拥印度洋的绝佳地理位置,有恒河平原这种肥得流油的土地,还有那年轻到令人嫉妒的人口结构,特能生还死得早,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这块应许之地的招牌,足以让任何资本动心。 然而,一旦你踏进来,游戏规则就变了,或者说,规则这东西在印度是块可以随意揉捏的橡皮泥。 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就是最早被上了一课的。一笔在海外完成的正常股权交易,硬生生被印度通过追溯50年的立法修改,变成了欠下几十亿美元的税款。 这等于告诉你,今天我定的规矩,可以惩罚昨天的你。 别以为这只是个例。就连谷歌这样的全球科技巨头,也接连被印度竞争委员会以滥用安卓系统主导地位为由,开出了总额超过20亿美元的天价反垄断罚单。 再看看我们的中国手机厂商,从市场宠儿到被轮番进行税务调查,动辄冻结数十亿资金,遭遇如出一辙。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创收手段。 美国福特、通用汽车,德国麦德龙,法国老佛爷百货,哪个不是响当当的牌子?最后不都灰溜溜地走了。 它们用真金白银的损失告诉世界,在这片土地上,商业逻辑是行不通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有一项什么新规矩为你量身定做。 这种短视的左右互搏,最终的恶果就是信誉的崩塌。 当资本发现利润随时可能被一张突如其来的罚单清零,甚至连公司高管都要被强制换成印度人时,所谓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就都成了泡影。 当一个国家的商业环境,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市场竞争,而是来自规则本身时,逃离便成了唯一的理性选择。印度这片充满潜力的热土,正在被这种内部的失序,亲手推向外资的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