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湖南首个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家长说,她家的手机、电视、电脑基本都是摆设,

湖南首个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家长说,她家的手机、电视、电脑基本都是摆设,孩子根本不碰。 最近,湖南省第一位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家长接受了采访,她分享的教育方式引起了热议。这位家长的话很直接,她说:家里的电视、智能手机、电脑,基本都不怎么用,几乎是当摆设。 她认为,现在很多孩子学业受影响,和沉迷手机有很大关系。她特别提到,她的儿子直到现在,使用的还是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那种老人机。 这位家长解释说,现在孩子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本来就不算多,如果花很多时间在手机游戏或者网络上,那么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她强调,考上顶尖学府如清华,单纯靠所谓的学习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在她看来,每一门功课的好成绩,都需要投入巨量的学习时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 想要孩子学有所成,家长必须帮助孩子科学规划时间,把每一分钟都利用起来。她还提到一个关键点,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常事,但有时反而是家长先放弃坚持督促了,孩子看到家长的态度,自然也就跟着松懈放弃了。 这位家长的言论和她所坚持的方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不少人感到惊讶甚至有些难以理解。支持她做法的人认为,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诱惑众多的时代,孩子自制力有限,严格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的确是保证孩子心无旁骛投入学习的有效手段。 如果没有家长这样强势的干预和坚决的态度,孩子很可能抵抗不了手机的诱惑,把宝贵的学习时间浪费掉。她能培养出考上清华的孩子,结果似乎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然而,有相当多的人对这种教育方式提出了质疑和担忧。主要担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度控制是否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需要适度的放松、娱乐和社交。完全隔绝智能电子产品的世界,可能使孩子失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外界的窗口。 在智能设备已经成为获取信息、日常通讯不可或缺的工具的今天,孩子只会用老人机,会不会导致他与社会脱节?比如,同学间常用的交流方式他不懂,最新的信息获取渠道他不会用,一些基本的数字生活技能他都缺乏。 其次,过分的聚焦于课本知识和考试成绩,是否会牺牲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管理自己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接触和了解广阔世界的意愿、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甚至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网友就直言,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往往比单纯的考试分数更重要。考试成绩好,迈进了顶尖大学,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一定能在日后很好地融入社会、处理好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是掌握赚钱生存的本领。 最后,由家长完全主导和规划孩子所有的时间,是否剥夺了孩子学习自我管理、自主规划和承担责任的宝贵机会?孩子在这样严格的管控下,可能会变得很“听话”,很擅长应试,但可能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旦离开父母精心营造的“无菌学习环境”,进入自由度更高的大学或社会,能否顺利地自我调节,建立起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模式?这也是很多网友关心的问题。 这件事引起的讨论,本质上反映了在当今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们普遍面临的焦虑和不同的路径选择。有的家长倾向于严格管理,屏蔽干扰,集中一切资源争取最好的学业成果。 这确实可能带来学业上的成功。也有的家长更倾向平衡发展,希望孩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学会管理时间、接触社会、培养兴趣,为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更全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