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1年12月8日清晨,北平燕京大学,林迈可教授打开收音机,刚好听到了太平洋战

1941年12月8日清晨,北平燕京大学,林迈可教授打开收音机,刚好听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新闻,牛津大学毕业生的智商,那不是盖的,林迈可马上意识到:大势不妙,必须马上跑! 林迈可,1909年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书香门第,家里老爹是大学者,后来还混了个贵族爵位。他从小就聪明,考进牛津大学,学的先是自然科学,后来转到哲学、政治和经济学,1931年拿了学士学位。之后又跑去剑桥深造,还在南威尔士搞过经济调查,挺接地气的。1938年,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北平燕京大学教经济学,顺便捣鼓无线电技术。这家伙脑子好使,对时局也敏感得很。 再说班威廉,1906年出生在英国柴郡,从小数学就厉害,1926年从利物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来拿了硕士学位。1929年,他也来了燕京大学,教物理,搞研究,带出一堆学生。这俩英国教授,一个教经济,一个搞物理,平时学术做得扎实,关键时刻也没掉链子。 1941年12月8日早上,林迈可照例打开收音机,想听点新鲜事。结果,新闻里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打响了。他一听,脑子里立马蹦出个念头:坏了,日本跟英美翻脸,北平的英国人肯定要倒霉。他没多犹豫,喊上老婆萧丽收拾东西,又赶紧给班威廉打了个电话。班威廉那边也听到了消息,俩人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也够意思,直接把自己的车借给他们。林迈可和班威廉带着老婆,拿上几件衣服和重要文件,跳上车就跑。那天早上,北平城里静得吓人,他们开着车往城外冲,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刚走没多久,日本宪兵就杀到燕京大学,直奔宿舍抓人,可惜晚了一步,只剩空屋子。 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马上派人沿路追,还下了通缉令。林迈可他们开到城外,车没油了,只能下车走路。晚上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踩着泥巴路,躲着巡逻队,好不容易跟北平地下党接上了头。地下党联系了八路军,派人来接应,总算在第二天早上到了安全的地方。 从北平跑出去可不是件容易事。那时候日本人在城里城外到处设卡,林迈可他们得时刻算计怎么避开检查。林迈可脑子活,路上一直在想办法,靠着对地形的判断和地下党的帮助,才没被抓住。班威廉也冷静得很,俩人分工合作,一个出主意,一个盯着动静,带着老婆们硬是闯出一条路。 八路军接应他们的时候,带的枪和干粮不多,但够用。林迈可他们跟着部队翻山越岭,饿了啃点硬邦邦的窝头,累了就靠着树眯一会儿。那种情况下,能活着就不错了,谁还顾得上舒服。到了1942年1月,他们终于到了河北涞水县,八路军的地盘,总算喘口气。 到了八路军那儿,林迈可和班威廉没闲着。司令员萧克亲自接见,聂荣臻也拍电报请他们过去聊聊。聂司令员一看这俩英国教授,挺实在地说:抗战缺人,你们能帮忙不?林迈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靠着无线电技术,给八路军修设备、教技术,硬是把通讯水平提了一大截。他教的学生里,后来好几个成了新中国的科研骨干,比如钟夫翔,建国后还当过邮电部副部长。 班威廉具体干啥资料不多,但以他的物理背景,估计也在技术上帮了忙。这俩人带着老婆在山沟里坚持,条件苦得要命,林迈可的女儿1942年在小屋里出生,儿子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里出生,日子过得真不容易。 1945年日本投降,林迈可一家回了英国,他爸那年拿了爵位,他也继承了。后来他在澳洲和美国教书,还写了本书《未知的战争:1937-1945年华北》,讲他在中国的经历。班威廉回英国拿了个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教物理,一直到退休。这俩人的故事,不光是逃亡那么简单,还体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里能干啥。 林迈可和班威廉的事迹,后来成了中英合作的象征。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不光保住了命,还帮了抗战一把,挺让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