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74年,一21岁女知青夜间独自去厕所时神秘失踪,连队把整座山翻了个遍,却仍然

1974年,一21岁女知青夜间独自去厕所时神秘失踪,连队把整座山翻了个遍,却仍然找不到人,直到2009年,老知青们在聚会时,在沙发上抽烟的老知青突然问了一句:小朱有没有可能是自己走的?[666]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4年4月2日深夜,21岁的上海女知青朱梅华披上外套,走向西双版纳勐腊县兵团连队的公共厕所。这一去,她再也没有回来。 连队次日6时发现她彻夜未归,立即启动搜寻,327名官兵、知青和当地群众参与搜索,砍光了厕所周围的杂草,排查了生活区半径3公里内的12处水域。搜寻持续数月,却连一件随身物品都没找到。 朱梅华的母亲从上海赶来,带着女儿的照片在各村寨打听。车票显示,1974年4月至12月间,这位母亲往返沪滇4次,每次都空手而归。 时间过去35年,2009年一群老知青在上海聚会。席间提起这桩悬案,退休民警老陈说了一句话:“你们想过没有,她可能是自己走的?” 老陈解释,当年搜查时在朱梅华箱子里发现一封未寄出的家书,提到“这里的生活比想象中难熬”。 知青们住在竹篾搭的草房里,雨季时被褥能拧出水。每天劳动11.6小时,半年才能吃一次肉,疟疾、蚂蟥、毒蛇威胁不断。 1970年至1978年间,仅云南兵团就有47名知青因伤病或意外死亡,另有13人失踪。当年户籍制度严格,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但确实有极少数知青因无法适应环境选择逃离。 这些人往往隐姓埋名,甚至躲进深山。有的改名换姓在边远地区安家,有的辗转流浪直到政策松动才敢露面。朱梅华会不会也是其中一个? 老陈的话提醒了大家另一种可能:也许她早就做好了离开的打算,只是没有告诉任何人。深夜如厕或许只是一个离开的借口,她可能早就找好了逃跑路线。 热带雨林茂密,通往缅甸边境的小路很多。对于熟悉当地环境的知青来说,趁着夜色离开并不困难。关键是,她有没有这样做的理由? 家书中“生活比想象中难熬”这句话,或许就是答案。对于一个21岁的上海姑娘来说,边疆的艰苦生活可能真的超出了承受极限。 如果朱梅华真的是自己走的,那她现在在哪里?已经76岁的她,是否还活着?她有没有在某个偏远村庄安家,有没有儿女? 勐腊县那座早已废弃的厕所旧址旁,如今立着一块小小的石碑。它不仅纪念朱梅华,也纪念那个时代所有默默承受的年轻人。 无论朱梅华是遭遇意外还是主动离开,她的消失都成为了一代人记忆中的伤痛。或许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段历史不该被遗忘。 有战友说,如果朱梅华还活着,希望她能知道大家一直在想念她。如果她已经离世,也希望她的灵魂能够安息。 信息来源: 快懂百科———朱梅华 云南省档案馆1974年兵团文件 《中国青年报》2009年报道 《南方周末》2010年采访实录 《新民晚报》2012年知青口述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