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外媒:中方打造末日列车! 外媒称,中方正在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搬上高铁,打造

外媒:中方打造末日列车! 外媒称,中方正在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搬上高铁,打造新一代“幽灵导弹列车”。 并宣称,将装备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伪装成普通高铁,借助全国2.2万公里高铁网,躲避美国侦察卫星监视。 英国《太阳报》还猜测,中方将在导弹列车上部署1000枚“高铁版东风-41”,用以威慑西方国家。报道还配发了一张想象中的导弹高铁内部结构图。 西方专家还称,一列东风-41导弹列车可能携带4枚导弹。若每枚导弹搭载6颗核弹头,一次齐射即可瘫痪大洋彼岸24个中大型城市。这种毁灭性打击能力使其成为二次核反击的终极武器。 外媒这种所谓中国将东风-41洲际导弹与高铁结合打造“幽灵导弹列车”的说法,应该是美西方对“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炒作! 1. 西方炒作的起源与背景 “幽灵列车”概念起源自前苏联。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曾部署“手术刀”铁路机动导弹系统,被北约称之为“幽灵列车”。 主要是利用铁路网络快速机动发射PT-23洲际导弹,以躲避卫星侦察。 直到2015年,美国《国家利益》等媒体开始对“中国威胁论”进行炒作,多次宣称中国通过高铁网络隐蔽部署东风-41导弹,理由,主要是中国高铁里程超4万公里,已经实现全球第一。 他们还称,2015年卫星疑似捕获铁路导弹试射画面,以及高铁延伸至西部导弹基地的“巧合”。 近期,老话重提,炒作的神无奇神,称“末日核弹高铁”具备全球瞬时核打击能力。 2. 技术可行性与现实障碍 其实,高铁与导弹系统的兼容性具有相当的难度。 高铁轨道设计以客运为主,承重能力远低于导弹发射需求。东风-41导弹及发射装置重逾百吨,远超高铁车厢标准荷载(通常≤20吨),强行部署可能导致轨道损毁。 高铁依赖固定轨道和密集调度系统,极易被卫星实时监控。而核威慑需高度隐蔽性,铁路机动反而暴露行踪。 导弹需全方位起竖发射,但高铁轨道方向固定,难以实现任意角度调整。若需卸车发射,则失去“机动反击”意义。 我们中国早有更为灵活机动的方案 ——东风-41已采用公路机动发射车(如SX-4320重型牵引车),结合全国公路网,实现了部署灵活部署,运载灵活,发射灵活, ——火箭军重点发展地下导弹隧道网络也可以叫“地下长城”,有效利用山区地形隐蔽,生存能力远超铁路系统。 3. 战略需求与核威慑逻辑 核政策不匹配:中国坚持“最低限度核威慑”,核武库规模远小于美俄。 如果分散部署导弹于高铁网将增加维护成本和安保风险,反而削弱核力量集中管控优势。 效费比过低:苏联“手术刀”系统因成本过高及《中导条约》限制最终废弃。中国若效仿需投入数千亿美元改造高铁,但核潜艇(巨浪-3)和公路机动导弹已提供更可靠的二次核反击能力。 4. 中方回应与地缘政治意图 首先,官方间接否认:解放军曾表示,拥有“比导弹列车更先进可靠的武器系统”,其实就是告诉他们,高铁导弹非优先发展方向。 再是“中国威胁论”的延续:此类炒作常伴随中国技术进步(如高铁、东风-41服役)的周期性出现,本质是夸大中国军事威胁,以服务战略竞争叙事。例如,将民用高铁建设曲解为军事扩张,忽视其经济民生本质。 技术幻想与政治渲染的结合 所谓“高铁版东风-41幽灵列车”缺乏实际证据,在技术和战略层面均站不住脚。 他们的目的就是将苏联冷战遗产嫁接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臆测,服务于“中国军事威胁”的话语构建。中国核威慑体系的核心仍是公路机动、地下发射井及海基核力量,高铁导弹列车尚无现实部署必要。

评论列表

该用户已诈尸
该用户已诈尸 4
2025-07-16 14:41
汉奸钓鱼贴,网友请勿评论,谢谢
华为为华
华为为华 1
2025-07-16 21:56
钓鱼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