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听姥姥讲在日本人占领东北那时候,她们村子进去两个日本兵,那两个小子满脸横肉,半人

听姥姥讲在日本人占领东北那时候,她们村子进去两个日本兵,那两个小子满脸横肉,半人高的个头,但很壮实,凶的很!姥姥说那天正赶上吃饭时间,姥姥家当时吃的是高粱米粥就咸菜,那两个鬼子用刺刀威胁着姥姥一家,逼着姥姥的母亲给他们盛了一盆高粱米粥,其中一个鬼子哇啦哇地说了一通日本话 姥姥说,她当时吓得腿肚子转筋,躲在太姥身后,只敢露个小脑袋。那鬼子的话谁也听不懂,可那眼神凶得像要吃人,太姥赶紧往他手里塞了双筷子,赔着笑说:“太君慢用,慢用。”另一个鬼子没等让,已经伸手抓着粥盆边缘,呼噜呼噜往嘴里灌,喝得下巴上全是米渣子,还伸手去抓咸菜缸里的萝卜条,抓一把往嘴里塞一把,嚼得咯吱响。 姥爷当时站在灶台边,手里攥着把劈柴的斧头,那斧头磨得锃亮,是他平时干活的家什。姥姥说,她看见姥爷的手在抖,不是怕,是气的——前阵子村东头的李叔,就因为给鬼子端饭慢了点,被刺刀挑破了胳膊,到现在还躺炕上养着。 正吃着,那哇啦叫的鬼子突然把筷子一摔,指着粥盆嗷嗷叫,还用刺刀往粥里戳了戳。太姥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嫌粥稀呢。可家里哪有干的?开春时鬼子抢了粮仓,高粱米都是太姥藏在地窖里,掺了不少糠才攒下的,能煮出这样的粥,已经是尽力了。 “太君,真没有稠的了,”太姥声音发颤,指着窗外,“地里的庄稼还没长起来,全村人都喝这个。”那鬼子哪里肯听,抬脚就把粥盆踹翻了,滚烫的粥洒在太姥脚背上,太姥“嘶”地吸了口冷气,却没敢躲。姥姥扑过去想扶,被太姥一把按住,低声说:“别动。” 这时候,院门外传来“哐当”一声,是隔壁的王奶奶,她挎着的篮子掉在地上,里面的野菜撒了一地。王奶奶是来借盐的,看见院里的鬼子,吓得脸煞白,转身就想跑。一个鬼子看见她,嗷嗷叫着追出去,刺刀在她身后晃来晃去。 太姥突然喊了一声:“太君!她有鸡蛋!”这话一出口,姥姥都愣住了——王奶奶家比谁家都穷,老伴去年被鬼子抓去当劳工,到现在没回来,她哪来的鸡蛋? 可那鬼子真信了,转身去追王奶奶。太姥趁机拽着姥姥往地窖跑,姥爷紧随其后,反手把地窖门掩上。地窖里黑黢黢的,能听见上面鬼子的吼叫和王奶奶的哭喊,姥姥紧紧攥着太姥的手,才发现太姥的手全是汗。 过了好一阵子,上面没动静了。姥爷掀开地窖门探出头,说鬼子走了,把王奶奶篮子里的野菜都抢走了。太姥赶紧拉着姥姥跑出去,看见王奶奶坐在地上抹眼泪,太姥走过去,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三个干硬的窝头——那是留给姥爷下地干活吃的。 “他婶子,对不住,”太姥把窝头塞给王奶奶,“我也是急糊涂了,怕他们伤着孩子。”王奶奶摇摇头,把一个窝头塞回给姥姥:“不怪你,换我也这样。孩子饿,让她吃。” 姥姥说,那天晚上,太姥脚背上起了好几个大水泡,却一声没吭,只是抱着她坐在炕沿上,说:“妞啊,记着,不管啥时候,人得活着,得护住家里人。” 后来姥姥才知道,太姥说王奶奶有鸡蛋,是故意引开鬼子——她瞅见那鬼子眼馋吃的,知道他们不会真跟一个老太太较劲,不过是想抢点东西。要是让他们在屋里耗着,指不定干出啥更狠的事。 那之后,村里的人更抱团了。谁家要是遇见鬼子,邻里都会想办法搭把手,有时候是故意打翻水桶,有时候是假装吵架,把鬼子的注意力引开。姥姥说,那时候日子苦得像嚼黄连,可看着街坊们互相帮衬着过日子,心里就总有股劲,觉得总能熬出头。 现在姥姥九十多了,每次讲起这事,还会摸着我的手说:“你看现在多好,锅里有白米饭,院里能安稳坐,这都是当年多少人盼着的日子。得记着,太平日子金贵,邻里和睦金贵,活着,就好好护着身边人。” 据东北民间抗战回忆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