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3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奸笑着想要俘虏他,200个大兵正

1953年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通信员重伤被围,美军奸笑着想要俘虏他,200个大兵正要动手时,通信员突然举起一个木箱,就把他们吓得四散而逃!   1953年6月,朝鲜大无名高地到处是翻卷的浓烟,泥土被炮火刨起又落下,爆炸声震得人耳膜发麻,志愿军为了守住这里已经连打两天一夜。   潘正光是志愿军60军的一名通信员,右臂上缠着的绷带已经被血浸透,阵地原本布防完整,但美军轮番进攻,火力极猛,志愿军的伤亡很大。   潘正光所在的班最初有十几个人,随着一次次冲锋和防御,战士们一个个倒下,副班长中弹后被抬走,班长也牺牲了,潘正光硬是咬着牙撑着,把剩下的人分成两组互相掩护,零散的弹药被仔细分配。   敌军不甘心失掉高地,炮火覆盖了志愿军的阵地,炸塌了许多工事,阵地上到处是弹坑,工事的墙体碎裂塌陷,泥土和断木堆满了交通壕,美军进攻一次次被打退,但也越来越顽固。   他们在山坡上集结,时不时就扔来榴弹炮和燃烧弹,地面一片焦黑,敌机轮流俯冲扫射,志愿军把冲锋枪和机枪子弹都用得很省,实在靠不住的,就用手榴弹,打到后来,潘正光他们只剩下最后几颗手榴弹。   两天里志愿军不断有伤员被抬下去,补充上来的也会很快受伤倒下,潘正光也中过弹片,血把衣服黏在伤口上。   他没有离开阵地,而是滚进一个炸塌一半的机枪工事,发现机枪手曹大根也负了重伤,喘着粗气趴在地上。   工事狭小闷热,里面充斥着土腥味和血味,潘正光用仅剩的干净纱布简单包扎了胳膊,拎起机枪就顶住了射击口。   美军依仗人数和火力优势,不断试探包抄,潘正光抓住间隙开火,打一梭子就挪动位置,制造出多人分散射击的效果,敌人摸不清工事里有多少人,就不敢贸然猛攻。   美军指挥官还用扩音器喊话,要志愿军投降,潘正光握着枪托,气息急促,眼睛盯着昏黄夜色里晃动的身影,阵地外的美军以为志愿军还有不少人守着,始终不敢大规模靠近。   在前沿阵地失联时,潘正光曾滚下半坡,冒着炮火跑去连指挥所报信,他胳膊流血,泥浆糊满脸,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把前沿阵地的状况一五一十地讲清楚,指导员见他浑身是血,想让他下去包扎休息。   他死活不同意,拿了点止血粉就又跑回去,还带了个卫生员去救那几个重伤员,刚往阵地方向走,就在半路遇上大股美军涌上来,卫生员吓得丢下医药箱就逃了。   潘正光看见那只印有红十字的木箱落在地上,血从他伤口往下滴,呼吸发沉,他知道自己身上弹药所剩无几,只能靠计策,他弯腰捡起木箱,猛地高举过头顶,朝着包围上来的美军方向扔了过去。   那木箱在夜里被月光映得轮廓清楚,敌人愣了一下,随即下意识后退几十米,几排美国士兵甚至蹲进弹坑里开枪,把木箱打成了碎片,等他们回过神,发现那只是个空医药箱,潘正光已经借着这个间隙滚进机枪工事。   机枪工事里只剩两个人,敌军以为志愿军在布下埋伏,开始犹豫不前,转而用炮弹和爆破包试图掀掉工事,接连几次爆炸把顶上的土石震落,机枪掩体里堆起了厚厚的塌方。   潘正光喘着粗气把曹大根往相对安全的角落挪,他自己则死死握着那颗唯一的手榴弹,保险帽被他提前摘掉,他把手指紧紧卡在拉弦里,只要有人冲进来,他就准备拉响和敌人同归于尽。   外面渐渐安静下来,敌军也搞不清里面什么情况,迟迟不敢再冒进,时间一点点过去,潘正光咬着牙,额头冷汗不断往下淌,心里没有一丝退路的念头。   他听见外面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随后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和喊杀声,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他努力分辨那些熟悉的号音,那是增援的连队杀了上来。   敌军的进攻被彻底打乱,志愿军冲上来后,把高地上残存的美军小股队伍驱赶下山,等工事外面安静下来,战友们开始挖开塌方的泥土,潘正光手里还握着那颗手榴弹,已经捏得手指发紫。   战友们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他和曹大根拖出来,他浑身是血,嘴唇发白,坚持要带路继续反攻,等高地重新被夺回,他才感觉到两天一夜没吃过一口饭,眼前发黑,整个人一下子瘫在地上。   这场战斗后,潘正光因为两处重伤和单独坚守阵地的战绩,被志愿军授予了特等功,他没有讲什么漂亮话,他靠的就是拼命,靠的是在最后一线时都不松手的那股子死劲和想法。   一个红十字木箱,在他的手里成了保命的武器,也成了敌人意想不到的障碍,很多年后,那只被子弹打得稀烂的木箱残片被保存在纪念馆里,仍旧带着血色和泥土的痕迹,默默讲述着那场残酷又真实的战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百堂党课话宜宾74】孤胆英雄潘正光——宜宾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