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泽连斯基再纠结乌东四州的归属权已经没意义了。这些俄语地区,早就受够了乌克兰的统治。恕我直言,乌东四州通过投票的方式加入俄罗斯,都是基辅政权导致的。 泽连斯基还在电视上喊着要收回乌东四州。可现实摆在那儿,这些地方的人早就不待见基辅那套了。 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地方,可这四个地方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就像脱缰的野马,早就跑出了基辅的掌控范围。 顿涅茨克地区60%以上的人日常说俄语,卢甘斯克的工厂里连机器说明书都是俄文的,但在2014年基辅突然搞了个《国家语言政策基本法》,要求政府文件、学校教学全用乌克兰语,连街头招牌都得把乌文放上面,俄语字儿还不能比乌文大。 经济账算下来更明白。乌东四州贡献了乌克兰30%的煤炭产量、40%的钢铁产值,顿涅茨克的亚速钢铁厂巅峰时期养活了8万人,这些产业跟俄罗斯的供应链绑得死死的——铁矿石从克里沃罗格运过来,炼好的钢材一半卖到莫斯科。 可基辅的政策总想着往欧盟靠,2016年跟欧盟签自贸协定后,突然对俄罗斯商品加征30%关税,结果把乌东的钢铁厂坑惨了。 2013年顿巴斯人均GDP还有3800美元,比基辅周边高15%,到2021年冲突前已经跌到2100美元,工厂倒闭了三分之一,年轻人要么跑俄罗斯打工,要么扛着枪加入民间武装,这账能算到谁头上? 就在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后,乌东两个州也搞了独立公投,当时顿涅茨克的投票率68%,89%支持独立;卢甘斯克投票率72%,96%赞成。 基辅说这是“非法投票”,派军队去“平叛”,结果打了八年,把马里乌波尔这种港口城市炸成了月球表面。 但还是不死心,在2022年俄罗斯接手后又搞了一次公投,顿涅茨克参与率77%,99%支持入俄;赫尔松虽然仗还没打完,投票率也有56%,87%同意。
泽连斯基政府的操作更是把人往对立面推。2022年刚开战那会儿,他下令全国征兵,乌东地区的年轻人要么躲进地窖,要么往俄罗斯跑,光顿涅茨克就有20万人逃到罗斯托夫州。 而现在顿涅茨克市区里,俄罗斯国旗插得比乌克兰的多,卢甘斯克的公务员发的是卢布工资,扎波罗热的核电站现在归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管,赫尔松的农民把粮食卖给克里米亚。 泽连斯基喊着“要收回每一寸土地”,可前线士兵连冬装都凑不齐,2023年冬天有视频拍到乌军士兵裹着塑料布在战壕里发抖,而俄罗斯给乌东居民发了15万件羽绒服。
西方的援助也救不了场。美国给的海马斯火箭炮在乌东平原上没什么用,顿巴斯的煤矿隧道四通八达,俄军躲在里面打游击,乌军炸了半年也没占到便宜。 而欧盟这边承诺的180亿欧元援助,到2024年只到账了60亿,还得用乌克兰的黑土地做抵押。 归根结底,乌东四州的事儿就像一团乱麻,基辅早年要是能一碗水端平,别搞什么“语言优越论”,多给点产业补贴,也不至于闹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