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话要是俄乌50天内达不成协议,美国就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还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次级关税 ,这明摆着是冲咱中国和其他买俄油的国家来的。 意思很清楚,美国就是要通过高压手段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通道。这一手两箭,既想打压俄罗斯经济,也想压制中俄之间的正常能源合作。 从表面上看,这招挺狠。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大国,石油出口一直是经济命脉。特朗普显然是想用经济手段来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而次级关税更像是在逼各国选边站。他的算盘是,逼迫咱中国和其他大买家减少甚至停止购买俄油,从而让俄罗斯断掉现金流。 但问题在于,政策喊得响,能不能落地是另一回事。100%关税看似严厉,可美国本身并不是俄罗斯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对俄罗斯影响有限。 真正的关键在于亚洲市场,尤其是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买家。一旦这两个国家不配合,美国的这套制裁框架就很难形成闭环。 而对我国来说,俄罗斯的能源供应不仅稳定可靠,而且价格合理。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反而显得更具战略安全性。 这些年,咱中国一直在推动能源来源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中东或其他高风险地区。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协议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内工业用能,也强化了咱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 从实际操作层面看,特朗普提出的“次级关税”很棘手。意思是,如果某国继续买俄油,美国就对这个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税。这种做法并不新鲜,在对伊朗、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制裁中,美国也曾玩过类似手法。但这一次,如果对中国用这招,恐怕要掂量掂量后果。 我们国家可是美国主要的商品进口国之一,很多美企的利润都来自中国市场。不少商品从汽车、芯片到农产品都离不开中国买单。 如果特朗普真的动用次级关税来惩罚中俄合作,不仅会伤到俄罗斯,更会直接砍到美国企业的腰子。而且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互嵌的今天,这类单边施压的方式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最终让全球市场买单。 普京之所以不慌,是因为俄罗斯早已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俄方这几年在能源出口策略上不断调整,亚洲市场的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中俄之间的能源走廊——“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稳定运行,让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更具抗风险能力。再加上不断扩大的海运石油出口能力,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路径更加多样化。 此外,俄罗斯也在加快能源结算体系去美元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能源交易以本币或第三方货币结算,这就降低了美国金融制裁的影响力。这种金融与能源的深度绑定,让俄罗斯即使在面对西方制裁时依然能稳得住阵脚。 而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一场能源合作,更是一次对外战略布局的体现。在当前全球局势不稳定、能源价格波动剧烈的背景下,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不仅要把能源安全抓在自己手里,还要在国际能源博弈中占据主动。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正是这盘棋的关键一子。 再从全球格局来看,特朗普此举可能在短期内搅动一池春水,但长期看未必能改变大势。美国的做法看似强硬,实则风险巨大。 贸然对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动用贸易武器,搞“次级关税”这种连带惩罚机制,很可能会招致国际社会的普遍反感。中东、东南亚、拉美等多国都在密切关注中俄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这不仅是中美博弈,更是全球秩序的一次现实考验。 而在新能源领域,这场危机也可能倒逼各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传统能源受制于地缘政治风险太大,必须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 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咱在新能源技术、设备制造和产业链配套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这正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好时机。 特朗普想搞“100%关税+次级关税”这一套,不仅动摇不了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还可能反噬自身。中国有底气、有实力,也有战略定力,绝不会在这种压力下动摇方向。中俄之间的合作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外部干扰。 国际局势怎么演变,关键在于谁能稳住节奏、看清大势。中国一直倡导合作共赢、开放发展,这种态度在全球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 面对外部压力,咱不怕事,也不惹事,但谁要硬碰硬,咱也绝不会让步。国际博弈不是谁嗓门大就能赢,靠的是实力、智慧和战略眼光。 [微风]信息来源: 特朗普威胁对俄威胁征100%关税,外交部回应 2025-07-15 16:00·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