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7年,身价200亿的稻盛和夫被诊断出了胃癌,得知后的他愣住了几秒,随后淡淡

1997年,身价200亿的稻盛和夫被诊断出了胃癌,得知后的他愣住了几秒,随后淡淡地说道:“哦,是癌症啊?公司还有很多事情呢!”第二天,稻盛和夫就宣布了两件事,震动了整个日本商界!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在日本鹿儿岛,家里七个孩子,他排行老二。父亲经营一家小印刷店,日子过得紧巴巴。二战时,家里房子被炸毁,生活更艰难。12岁那年,他得了肺结核,卧床时读了本佛教书,里面的生命思考让他印象深刻。后来靠奖学金上了高中,还卖纸袋补贴家用。1951年,他考进鹿儿岛大学学化学,1955年毕业后进了一家陶瓷公司——松风工业。 他在那儿研发出日本第一种镁橄榄石陶瓷,可惜跟老板理念不合,干脆辞职。1959年,他拿300万日元,和几个同事一起创立了京都陶瓷(现在叫京瓷)。靠着创新和管理,他把京瓷做成了陶瓷和电子行业的大牛。1984年,他又抓住机会创立了第二电电(后来的KDDI),成了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到1997年,他已经是身价2000亿日元的商界巨擘。 1997年,稻盛65岁,事业正牛得不行,却查出胃癌。诊断出来时,他没崩溃也没慌乱,只是愣了几秒,然后淡定地说了一句:“哦,是癌症啊?公司还有很多事情呢!”手术后,他没选择在家养着,而是赶紧回公司处理事务。 这反应挺让人意外的,但想想他过去经历——穷日子、战乱、病痛,他早就练就了一颗硬核的心。他觉得生命有限,但事业和责任不能停。1997年9月,他召集京瓷高层开了个会,扔下两颗重磅炸弹:一是从管理层退休,二是去当居士,法号大和。这消息一出,整个日本商界都炸了锅。 退休后,稻盛和夫去了京都的临济宗圆福寺,过起了简朴的居士生活。每天早起念经、打坐、干点杂活,彻底告别了商界的喧嚣。他在这儿思考人生、感悟无常,把这些心得写进《活法》这本书,卖了50多万册。 有人传他把京瓷和KDDI的股份分给了员工,但这没确切证据,可能只是内部安排没公开。不过,他这种放下一切去修行的举动,确实让人佩服。商界大佬能这么果断转场,一般人真做不到。 2010年,稻盛78岁,本来在寺庙里过得挺安静,结果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找上门来。日本航空(JAL)当时欠了2.3万亿日元的债,快破产了,国家经济和脸面都悬了。鸠山请他救火,他提了仨条件:不拿工资、不裁员、成功后就走人。 接手JAL后,他把京瓷的阿米巴管理法搬过去,把公司拆成小单位,让员工自己算账干活。他还砍了赔钱航线,改进了运营效率。虽然最后还是裁了1.57万人,但他尽量保住员工士气,强调服务客户。结果呢,2011年JAL赚了2049亿日元的利润,2012年重新上市,他也兑现承诺,退了。 晚年的稻盛和夫没闲着,通过稻盛财团搞了个京都奖,号称“日本诺贝尔奖”,支持科学和文化。他还写了《干法》《心法》等书,把管理经验和人生感悟传给后人。2022年8月24日,他在京都去世,90岁。他留下的不仅是京瓷、KDDI、JAL这三家世界500强,还有一套关于道德和责任的经营哲学,影响了日本甚至全球商界。 从穷小子到亿万富翁,从癌症病人到寺庙居士,再到救日航的英雄,稻盛和夫这一生太硬核了。他面对癌症不慌,退休出家不拖泥带水,78岁还扛起JAL的重担,愣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商业和精神其实不冲突,关键看你怎么平衡。 他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却没被钱绑住,反而在生死关头选了条少有人走的路。救JAL时不拿一分钱,成功后说走就走,这份格局和担当真不是盖的。他的哲学——“做 naberry 做人要正直,干活要认真”,听着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稻盛和夫为啥这么拼?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穷过、病过、家破过,这些让他明白机会多难得。他在京瓷搞阿米巴管理,不是为了炫技,而是想让每个员工都像老板一样操心公司。救JAL时不裁员、不拿钱,是他觉得企业不只是赚钱机器,更是人的集合。他出家修行,也不是逃避,而是想搞清楚人活着的意义。 他这辈子,既有商界的狠劲,也有对人生的柔情。癌症没把他打倒,反而让他更明白该干啥。这种心态,一般人学不来,但真值得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