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为王维赢得府试第一的诗《赋得清如玉壶冰》赏析

王维之才艺,与其显赫之出身息息相关。其父出太原王氏,母自博陵崔氏,皆属“五姓七望”世家之属。优渥之教资,加以天赋与勤勉,使彼十余岁便才华溢露。十五入长安求仕,十七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九应京兆府试,其《赋得清如玉壶冰》,即为此试之帖诗。 赋得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疑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馀。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唐科举试帖诗,多为“赋得体”,需严扣题意铺陈,王维此诗亦循此规。题出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此意象后常现于诗词,如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名句。 全诗紧扣“玉壶冰”:首联以设问破题,点玉壶藏冰之妙;次联写冰不随白日消融,玉壶通透若照花窗;三联状冰之通透明净,内藏光明而不隐,外显纯净似虚空;四联以庭院寒霜喻其气,阶前月光拟其光;五联借“飞鹊镜”“聚萤书”之典,言其晨可映镜,夜能照书;尾联由物及人,以“夫君”暗指理想君子,赞其清心更胜玉壶冰。 作为应试诗,其切题严谨,又融个人精神追求,堪称高水平试律诗。然清代毛奇龄评之不甚高,谓首联不佳、次联大拙,且未全合“清”之意。 纵有争议,王维终凭此诗得京兆府试第一。然次年会试竟名落孙山,或因年少无名,或因未通关节。这位如“玉壶冰”般的才子,似正待贵人相助,以于仕途更进一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