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清晰了,利用乌克兰拖住了俄罗斯,用以色列拖住了伊朗,这样就能腾出

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清晰了,利用乌克兰拖住了俄罗斯,用以色列拖住了伊朗,这样就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杰克·沙利文,1976年出生,现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耶鲁法学博士出身。他早年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副总统拜登的顾问,2013年参与伊朗核协议谈判,积累了丰富的地缘政治经验。 2021年上任后,沙利文推动了美国对华战略的调整,协调盟友体系,强化印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布局。 安东尼·布林肯,1962年出生,美国国务卿,哈佛和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他在克林顿政府参与欧洲事务,2009年至2013年担任奥巴马的副国家安全顾问,推动北约东扩。 2021年上任后,布林肯主导了“四方安全对话”的强化,多次出访亚洲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他主张通过盟友网络遏制中国,特别是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频频发声。 劳埃德·奥斯汀,1953年出生,美国国防部长,四星上将出身。作为首位非裔国防部长,他在2021年上任后推动美军在亚太的部署,强化关岛和日本的军事基地。 他曾指挥伊拉克战争中的地面行动,军事经验丰富。奥斯汀主导了美军在南海的巡航和台海的军售,试图通过军事存在威慑中国。他的政策重点是确保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力优势,但预算限制和国内压力对其部署形成挑战。 美国的全球战略像一张大网,核心目标是遏制中国崛起。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美国迅速联合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包括反坦克导弹和防空系统。俄罗斯因此深陷东欧战场,军力被牵制,无暇顾及亚洲事务。 中东地区,以色列与伊朗的对抗为美国提供了另一块棋盘。2023年10月,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美国向以色列提供“铁穹”系统弹药,并派遣航母战斗群巡航地中海,震慑伊朗及其盟友。伊朗忙于应对地区冲突和国内经济问题,难以对亚洲局势施加影响。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动作更加密集。南海问题上,美国海军频繁派遣航母和驱逐舰巡航,2023年“罗斯福”号航母多次穿越敏感水域,增加与中国渔船和军舰的对峙。台海方向,美国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向台湾出售F-16战机和“海马斯”火箭系统,2022年佩洛西窜访后,2023年美方政客接连访问台湾,试图将问题国际化。 美国还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强化“四方安全对话”,2024年在菲律宾海举行联合军演,演练海上封锁和反潜作战。经济层面,美国2022年10月发布芯片出口管制,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和制造设备,荷兰ASML公司暂停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华为等企业供应链受阻。 中国应对美国的压力展现了惊人韧性。芯片领域,中芯国际加速研发,2024年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填补了部分技术空白。新能源汽车和5G技术上,中国保持全球领先,2024年比亚迪电动车出口量超过特斯拉,5G基站覆盖率全球第一。 外交上,中国深化与东盟、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合作。2023年,中国与沙特签署数百亿美元的能源和基建协议,2024年与印尼达成高铁项目合作。东盟国家更看重与中国的贸易,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90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非洲和中亚的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贸易额达到2万亿美元。 美国的盟友体系并非铁板一块。东南亚国家更关注经济利益,与中国的合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港口和铁路项目多由中国投资。沙特等中东国家也倾向于与中国扩大能源合作,202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20%。发展中国家更关注民生和发展,对美国拉拢的“小圈子”兴趣不大,更多参与中国的合作项目。 美国的战略并未完全奏效。2025年,欧洲盟友因能源危机和经济压力,对美国主导的制裁政策产生分歧。德国和法国更倾向于与中国保持贸易,2024年中国对欧出口增长10%。美国国内,经济问题加剧,2024年债务突破35万亿美元,通胀率居高不下,民众抗议活动频发。 东南亚国家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越南和泰国在2025年与中国签署新的贸易协定。非洲的“一带一路”项目持续推进,埃塞俄比亚的高速公路和肯尼亚的港口成为区域经济支柱。

评论列表

宝时
宝时 2
2025-07-17 07:48
感觉有道理,实际不好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