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人民日报记者在爱达·魔都号邮轮的甲板上向郭德纲抛出关键问题:“您首次登上国产邮轮

人民日报记者在爱达·魔都号邮轮的甲板上向郭德纲抛出关键问题:“您首次登上国产邮轮表演相声,今后有没有计划让德云社长期驻扎在这里?”

郭德纲眼睛一亮,笑着竖起大拇指:“到底是人民日报,这问题问得有高度!”

话刚落地,他却轻巧转身,把话筒推给了身旁的于谦:“谦儿哥,这题得你来。”

于谦刚接话,郭德纲又冷不丁插了句俏皮话:“不过在这儿说相声可有意思——浪头一打,舞台直晃悠,咱扶桌子的次数可比陆地上多多了!”

这一幕发生在2025年7月15日启航的爱达·魔都号德云社主题航次上。

这艘中国自主研发的13.62万吨巨轮搭载着5150名游客驶向济州与福冈,而郭德纲领军的德云社团队将在五天四晚的航程中带来多场海上相声专场。

阵容堪称豪华:除了郭于这对黄金搭档,高峰与栾云平、烧饼与曹鹤阳等八位人气演员悉数登船,把传统曲艺的剧场直接搬到了碧波之上。

风浪中的相声,成了此行最大看点。正如郭德纲调侃的“扶桌子”场景,邮轮舞台的晃动给表演平添了意外挑战。

传统相声讲究“稳”字诀——身稳、气稳、节奏稳。可到了海上,演员得随着船身摇摆调整站姿,包袱抖到一半突然踉跄反倒成了自然笑料。

这种“人船互动”的即兴效果,连郭德纲都直言“会根据情景调整表演”。海浪的颠簸意外激活了演员的临场反应,让传统段子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巧妙“传球”的背后,藏着郭德纲的处世哲学。当被问及长期驻演计划时,他一面盛赞记者提问水准,一面将问题转给于谦——既尊重了媒体,又避免直接承诺。

这种含蓄回应与德云社的务实作风一脉相承。事实上,德云社的线下布局正稳步推进:上海分社原定今年7月落户虹口群众影剧院(原广东大戏院),因装修延期至八九月份开业。

陆地基盘尚未稳固之际,海上演出更像一场文化实验,远非长期据点。

邮轮与相声的联姻,倒映着文旅融合的新探索。爱达邮轮将此次合作定义为“邮轮+文化”的创新实践,意图“以邮轮为载体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对德云社而言,在国产巨轮上说国产相声,恰如郭德纲启航时所言:“相声是国产的,邮轮也是国产的,这就是文化自信”。

当游客在享用海上烧烤盛宴或体验“哪吒闹海”主题活动间隙,走进剧场听一段传统相声,文化的渗透便在日常休闲中悄然完成。

这场海上笑宴的深层意义,或许正在于它映照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生存智慧——就像演员们扶着桌子应对风浪那样,既坚守艺术内核,又不拒绝与新载体共舞。

德云社的邮轮首秀没有承诺“常驻”,却为曲艺推开了一扇窗:当剧场延伸向大海,观众不再只是正襟危坐的听客,更是与你共历风浪的同舟人。

至于下次登船何时?郭德纲把答案藏在了海浪声中,只留下甲板上的笑声随波远去。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23
用户14xxx23 1
2025-07-17 10:16
他们上游轮买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