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主导的联合军演中,柬埔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参与,连素来以谨慎著称的新加坡也前来“助阵”。曾经被视为传统友好国家的部分亚太国家,如今却转身投入美国怀抱,似乎已将华盛顿视为最可靠的靠山。 这种集体“选边站”的行为,不禁令人深思:我们长期奉行的睦邻友好政策是否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对外援助标准,是否应当更加审慎和具备条件性?对于那些在国际事务中屡屡与我唱反调、甚至反咬一口的国家,是否还需要继续一味示好? 未来,对于这些选择站在对立面的国家,必须建立“清单机制”,该反制的要反制,该制裁的要制裁,不能再纵容姑息。对待恩将仇报者,我们不应心慈手软。正如《农夫与蛇》的寓言所警示,不能对披着“友谊”外衣的恶意国家心存幻想。 有人辩解,这些国家是迫于美国压力才“被迫站队”。但现实是,任何一国的对外立场归根结底取决于其掌权者的战略选择。美国或许在施压,但决定投靠与否的,从来都是各国自己的当家人。 也正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国家是主动、自愿地站在了美国一边。对于这些短视逐利之徒,在合适的时机必须予以必要回应与教训。外交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仁慈与退让,“和为贵”不能成为掩盖战略被动的借口。 国际政治从来不是道义较量,而是利益博弈。一些“墙头草”国家,在本质上只认利益,不讲情谊。所谓“友好关系”,不过是他们获取好处时的一张面具而已。 因此,是时候对我们的对外战略作出调整了。对外援助应设条件、有选择、有底线。战略空间必须留给真正值得合作的伙伴,而非口惠而实不至的“机会主义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