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网友说有 25% 的美国人愿意和中国开战,而愿意和俄罗斯开战的只有 5%,这比例悬殊得让人意外。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咱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美国媒体对公众的影响可不小。像 CNN、Fox 这些主流媒体,天天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什么人权问题、贸易不公平、偷技术之类的,时间长了,美国老百姓自然就觉得中国是个 “坏蛋”。2021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就显示,超过 70% 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是负面的,尤其是年轻人,觉得中国就是个威胁。比如 NBC 在报道中俄联合巡航时,用 “擦枪走火”“入侵” 这些词来形容,可美国北方司令部的发言人却说中俄巡航 “仍然在国际水域,不被视为威胁”,这就说明媒体的报道有时候会夸大其词,误导公众。 其次,经济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美贸易逆差在 2022 年高达 3800 多亿美元,美国人觉得这钱都让中国赚走了,心里不平衡。再加上疫情期间供应链的事儿,美国发现好多关键东西都得靠中国生产,口罩、芯片什么的都得求着中国,心里更不爽了。美国政府还发起了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在科技出口、人文交流以及投资等方面也对中国施加了严厉限制。比如华为就被美国列入 “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供货,这不仅影响了华为的发展,也让美国老百姓觉得中国在科技领域对他们构成了威胁。 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美国觉得自己的势力范围被挤压了。尤其是台湾问题,美国老拿这个说事儿,觉得中国要是真动手,他们的面子和利益都保不住。而俄罗斯的地盘主要在欧洲,对美国本土的威胁没那么大。乌克兰的事儿虽然闹得凶,可美国人觉得那离自己远,犯不着亲自下场。所以,相比之下,美国老百姓更担心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增长。 军事认知方面,虽然俄罗斯的核力量很强大,但美国老百姓可能觉得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不如以前了。比如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表现,让一些美国人低估了俄罗斯的常规能力。而中国近年来的军事现代化进展迅速,海军、导弹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直接挑战。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斯蒂芬・怀廷就曾炒作中国在太空军事技术领域的发展 “速度惊人”,并对美国构成 “战略威胁”。 领导人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都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特朗普发起了贸易战,拜登则继续推行 “小院高墙” 政策,在高科技领域对华脱钩。这种政治立场的延续,让美国老百姓觉得中国是他们全球老大地位的最大威胁。比如特朗普在竞选时就多次威胁要对中国加征关税,最高幅度将达到 60%,而拜登政府也推出了《芯片和科学法》《削减通胀法》等法案,在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遏制打压。 此外,美国的盟友态度也影响了公众的看法。日本和澳大利亚虽然是美国的盟友,但真到 “中美开战” 这种大事儿上,它们可没那么痛快就点头。日本是个岛国,资源少得可怜,能源、粮食全靠进口,中国是它的大市场,要是中美真打起来,日本跟着美国站队,中国这边随便一制裁,日本经济就得哆嗦。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跟中国绑得太紧,靠卖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吃饭,中国是它最大的买家,要是中美开战,澳大利亚傻乎乎跟着美国冲上去,中国这边一停购,澳大利亚的经济就得崩一半。所以,美国老百姓可能觉得,真要和中国开战,盟友的支持可能有限,而俄罗斯那边,美国的欧洲盟友可能会更直接地参与对抗。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因素。美国一直有一种 “例外主义” 的心态,觉得自己是世界的领导者,不能容忍其他国家的挑战。中国的崛起,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让美国感到了威胁。而俄罗斯虽然也是大国,但文化上更接近欧洲,可能被视为不同的威胁类型。美国媒体和政客也经常将中国描绘成 “非民主国家”,与美国的价值观对立,这也加剧了公众对中国的敌意。 不过,也有一些美国人对这种开战的想法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很高,一旦开战,美国的经济也会受到重创。比如 2025 年的报告指出,美国加征关税导致通胀上升、消费下降,经济增长放缓。惠誉下调全球经济预期,美国 2025 年经济增长预计仅 1.7%。而且,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也在增长,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关注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不是对外战争。 总的来说,美国老百姓更愿意选择与中国开战而不是俄罗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体的负面报道、经济竞争、地缘政治、军事认知、领导人政策以及盟友态度等,都影响了公众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战争是残酷的,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希望中美之间能够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避免冲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