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央视《开讲啦》现场,撒贝宁突然抛出个看似荒诞的问题:“如果有狙击手要干掉我,我是该跑直线还是S线?” 武警猎鹰突击队“狙击王中王”王占军眼皮都没抬:“对一个高级狙击手来说,跑啥线都没用。” 全场安静了一秒,随即哄堂大笑。撒贝宁澄清:“这可不是我问的啊,是一位学生问的,只不过我也有些好奇”。 待全场笑完,王占军随后解释道:“我们日常训练科目就是打移动目标,时速25公里照打不误。” 撒贝宁不服气,当场要求“实战检验”。 丛林深处,只见他使出浑身解数蛇形走位,红外瞄准镜的红点却始终死死盯住他后背。一声模拟枪响,王占军的声音从耳机传来:“您已被击毙。” 撒贝宁站在原地,只剩一脸震撼。蛇形走位神话,在专业狙击手面前彻底破灭。 节目播出后,网友们炸开了锅:“完了,我连撒贝宁那关都过不去!”“以前以为蛇皮走位是神技,结果只是给狙击手增加点挑战性?”“建议编剧们集体进修狙击课程!” 有人翻出《战狼》名场面:冷锋在枪林弹雨中蛇形突进,最终反杀狙击手。现实呢? 一位退伍狙击手在论坛科普:“电影里冷锋从发现狙击点到近身只用了10秒,实战中,专业狙击手有2秒就能锁定你。子弹飞到300米外目标约0.36秒,你最多挪0.29米,这个距离,瞄准镜里也就指甲盖大小的偏移量。” 另一位网友补刀:“电影里超远距离狙杀?现实中800米外风速一变,子弹能偏出大半个身子!冷锋能活,靠的是编剧的‘枪口豁免光环’。” 王占军的一句话点破天机:“我们的训练,就是把战场上的‘无数可能’变成‘唯一可能’。” 这“唯一可能”,是武警狙击手费志凯在心跳狂飙到160时,仍能顶着强风打中指甲盖大的目标,是国际赛场上,中国军人顶着晃动的轩辕剑,三枪击碎50米外细如发丝的玻璃管。 极致的训练让狙击手对移动目标的预判成为一种本能,普通人临时抱佛脚的“蛇皮走位”,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慢动作。 撒贝宁的“阵亡”与冷锋的“神迹”,恰似真实与艺术的两面镜子。 节目播出后,猎鹰突击队收到雪片般的入伍咨询,年轻一代突然懂了,真正的安全并非靠电影主角的光环,而是这些把“不可能”练成肌肉记忆的军人。 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高赞:“以前以为躲狙击靠运气,现在才明白,我们能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把‘跑啥线都没用’练成了保护我们的铜墙铁壁。” 战场没有重来键,真实的子弹也不会绕开主角。当王占军平静道破普通人面对顶级狙击手的无力时,事实也在无声诉说:所谓国泰民安,背后是无数专业到极致的守护者,将“绝对不可能”锻造成了我们脚下的坚实土地。 信息来源: 央视|《开讲啦》2019年5月12日 文|祁年 编辑|萱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