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杨开慧牺牲前,搂着毛岸英轻声对他说:“我没有其他话留给你们,如果你们将来能够看见你们的爸爸,就对他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情,我非常想他,只是我不能帮他了,望他能够多保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杨开慧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她比毛泽东小八岁。 在父亲眼中,毛泽东和同学蔡和森是难得的栋梁之才。 杨昌济病逝前写信给朋友章士钊郑重推荐二人,说他们是救国必需的人才。 杨昌济的判断很准确,毛泽东和蔡和森后来都成为重要人物。 父亲的赏识让杨开慧对毛泽东产生好奇,这成为二人感情的开端。 1914年春天,杨开慧在家中书房看书时,听到父亲杨昌济在屋外连连赞叹一个学生的笔记。 这本厚厚的本子封面写着《讲堂录》,作者署名毛泽东。 杨开慧翻看几页就被里头扎实的观点吸引,萌生想见这个人的念头。 大约一周后,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受邀到杨家做客。 杨昌济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女儿杨开慧。 当介绍到毛泽东时,杨开慧注意到他高大挺拔的外表。 从此毛泽东常来杨家请教,两人日渐熟悉但关系保持距离。 1918年,杨昌济受聘到北京大学任教,举家北迁。 同年八月,毛泽东为组织湖南学生留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 当时毛泽东身无分文,被杨昌济安顿在家中小住,又安排他去北大图书馆工作。 18岁的杨开慧重逢毛泽东,两人关系升温成为恋人。 冬天北京寒冷,毛泽东带杨开慧漫步北海,冰天雪地中梅花绽放,触动毛泽东的心扉。 多年后他向人回忆,就是那时他爱上杨开慧。 1919年初,毛泽东因母亲病重回湖南。 刚分别的日子,杨开慧就寄信表达思念。 年底毛泽东因湖南革命活动再赴北京,得知杨昌济病重住院。 毛泽东赶去医院探望,老师已瘦弱不堪但看到他很欣慰。 这时杨开慧也在北京,两人久别重逢感情更浓。 一次杨开慧为毛泽东缝补破旧衬衣,被母亲看到告知杨昌济。 病榻上的杨昌济得知女儿与心爱学生相恋,露出微笑。 不久他召来毛泽东,将随身多年怀表相赠,嘱咐他照顾年轻的杨开慧。 临终托付为二人婚事定下基调,也成就杨昌济的遗愿。 1920年一月杨昌济病逝,毛泽东协助办丧事并准备护送灵柩回长沙下葬。 同时他接到上海革命会议的急信,陷入两难。 向杨开慧倾诉后,她体谅地建议他只护灵到武汉中转上海,自己回湖南。 同年末二人结婚,婚礼极其简朴,婚房是租的,只摆一桌酒席请几位朋友庆贺。 婚后毛泽东革命事业繁忙,杨开慧毫无怨言跟随。 1922年十月长子毛岸英出生,之后次子毛岸青和三子毛岸龙相继降生。 杨开慧本盼着家庭安稳,却未料变故将至。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湖南白色恐怖严重,到处搜捕共产党人。 毛泽东考虑带上妻儿太危险,决定送他们回老家板仓安顿。 当时杨开慧刚生完孩子不久,身体虚弱。 毛泽东愧疚地说若自己牺牲,盼她教育孩子继承遗志。 杨开慧含泪目送丈夫消失在夜色中,没想到这一别成永诀。 分离后杨开慧独自照顾三个孩子,同时参与地下党活动。 她多次打探毛泽东消息,五十多天后收到密信暗示丈夫安全,喜悦又忧虑团聚无期。 无奈信件往来中断,杨开慧写下许多信却无法寄出。 她向家人表露想找毛泽东的意愿,因带三个孩子穿越封锁太危险被劝阻。 1930年8月,红军撤离长沙后军阀何键大肆捕杀革命者,悬赏捉拿毛泽东妻子。 没多久,密探带人闯入板仓杨家,逮捕杨开慧、八岁的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 杨开慧兄长杨开智急求父亲故友章士钊等联名营救,国民党高层下令宽大处理。 但何键爪牙逼杨开慧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并反共,她坚决拒绝,只重申革命决心。 11月14日,杨开慧被押至识字岭刑场枪决,时年29岁。 就义前安慰儿子若见父亲代为传达思念。 杨开慧牺牲消息一个月后传到毛泽东耳中,他悲痛万分致信杨开智表示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