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办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彻底清算台独顽固分子,要清算的彻彻底底、干干净净。 第二件事是:湾湾军政等重要部门机构、主要岗位,尽可能一席都不给湾湾国民两党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历史和法律上的依据是清晰无误的。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在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内战的动荡中,中国始终未放弃对台湾的主权。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国际法的相关规定,台湾被正式归还给中国。这一历史事实,虽经历了多次波动与挑战,但始终未改变台湾属于中国的基本法律事实。 进入20世纪中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局势,台湾问题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长时间的内战和外部势力的干预,海峡两岸的关系一度陷入了对立和紧张的状态。台湾岛内在政治上由不同的力量主导,外部的美国等国家也对台湾问题进行干预,使得两岸关系复杂化。尽管如此,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来看,台湾始终没有脱离中国的法定疆界。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中国坚信并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并深知实现统一是伟大复兴的基础。孙中山先生曾深刻指出,“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这一理念,立志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完整与复兴。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台湾问题始终处于复杂的政治博弈之中。20世纪80年代之前,台湾问题的解决看似遥不可及。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后,国内外的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处理逐渐转向以和平、对话为主的方针。此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新性构想,旨在既保留国家的统一,也能够尊重和保障台湾地区的社会制度和发展特点。 1987年,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联系重新恢复。历史性的突破,使得两岸关系的改善成为可能,也为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提供了契机。1992年,两岸双方在对话中达成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共识——“九二共识”。这一共识明确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也为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从那时起,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发展时期。 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推动两岸关系从对立走向和平发展,并努力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 然而追溯两岸关系的历史渊源,要从明末清初说起。17世纪初,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管辖。此后的清朝时期,大批闽粤移民渡海来台垦荒拓土,奠定了台湾汉族社会的基础。 但到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与祖国大陆脱离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中国政府才收回了台湾,重新统一。 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战败退守台湾,而中国共产党则在大陆建立了新中国政权。台湾海峡从此成为了两岸政治军事对峙的分界线。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中美对抗,两岸关系更是降至冰点。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两岸才逐步打破坚冰,开启了交流互动的大门。 纵观两岸关系的演变历程,经历了分分合合的诸多考验。这其中既有恩怨情仇,也有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实现国家统一,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心愿。但通往统一的道路,依然荆棘丛生,需要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