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这位长官,请问您要找谁呢?”一位老妇人看着眼前的长官,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亲切感

“这位长官,请问您要找谁呢?”一位老妇人看着眼前的长官,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佛这人曾经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带给她无数熟悉的回忆。然而,理智很快让她回到了现实——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妇,怎么可能认识什么当官的。然而,接下来这位长官的话却让她瞬间愣住,站在原地无法动弹。 眼前的长官眼中噙满泪水,突然跪了下来,深深地对老妇人说道:“娘,孩儿不孝,当年偷偷瞒着您参军,今天才敢回来报信,担心了这么多年,真对不起您。”这突如其来的话语,让老妇人感到如五雷轰顶,仿佛瞬间回忆起了些什么,但又无法接受眼前这个已经成了威风凛凛的长官竟是自己多年来失联的儿子。 这个长官,自称是老妇人儿子的郑国仲,年仅16岁时便投笔从戎。那时,为何他没有告知父母便悄然参军,又为何至今才归来呢? 郑国仲出生于1913年,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黄安,正是黄麻起义爆发的地方,因天灾人祸,百姓过得异常艰难。这里的土地贫瘠,民众在帝国主义、封建剥削下生活困苦。郑国仲的家里,仅有不到一亩的耕田,四口之家每月的收入根本不够维持生计,连温饱都成问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郑国仲从小就学会了裁缝手艺,他希望通过这个技能改善家庭状况。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最终还是没能改变贫困的现实。 直到黄麻起义胜利后,整个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火种熊熊燃起,这为郑国仲的人生点燃了新的希望。1929年,年仅16岁的他正在田里劳作,忽然听说红军队伍经过家乡,他心中激荡,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农具,独自一人前往加入红军,未曾给家里一个字的告别。从此,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不知道父母是否依然健在。 郑国仲的决定虽然让父母无从知晓,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很快便在红军中崭露头角,加入了党的组织,并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尽管当时红军正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郑国仲依然毫不退缩,不仅在战斗中屡次表现突出,还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逐步晋升,在党的队伍中站稳了脚跟。 随着时间的推移,郑国仲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逐渐升任为营长、团长,参与了多次反围剿战斗,并在长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1935年的嘉陵江战役中,郑国仲率领红军成功渡过嘉陵江,歼灭了敌军一支旅,并为后续的战略部署争取了宝贵时间。 长征途中,郑国仲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身心遭受极大的考验,但他从未想过放弃。那段艰苦的岁月,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铸就了他作为一名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国仲继续投身到前线,成为八路军的优秀将领。 在百团大战中,郑国仲凭借卓越的战术眼光和英勇的指挥能力,再次为抗日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在狮脑山战役中,他带领部队成功守住了这个战略要地,粉碎了敌人的补给线。即便面临敌人的猛烈炮火,他也从未退缩,带领战士们坚持作战七天七夜,最终获得了胜利。 战斗的残酷并没有磨灭郑国仲的信念,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在接下来的关家垴战役中,他又创新战术,带领战士们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突破敌阵,取得了再次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郑国仲成为了一军区的副司令,开始了新的军事生涯。然而,尽管他身居高位,依然无法忘记自己远在故乡的父母。多年未见,郑国仲一直心中充满着愧疚。直到1947年,他跟随部队行进至家乡附近时,才终于得到了回家探望的许可。 那一天,郑国仲骑马疾驰回到家乡,见到了久别的母亲。母亲眼中满是疑惑,看着眼前的长官问道:“这位长官,请问您要找谁?”这突如其来的话让郑国仲泪如雨下,他跪倒在母亲面前,哽咽着说:“娘,孩儿不孝,当年没有告知您就偷偷参军,几年以来让您为我担忧了。”多年来未见的母亲,虽然认不出自己,但她却能感受到儿子深深的情感。 郑国仲自16岁便远离家乡,历经沙场,已经从那个稚嫩少年成长为英勇的副司令。音容相貌的变化,母亲的困惑,都在这一刻成为了母子之间无法言说的深情。母子相见后,郑国仲匆匆告别,继续追赶部队,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此后,他也将父母接到了身边,尽到儿子的孝心。 忠与孝,自古难以两全,但郑国仲却做到了。他既忠于国家,又尽孝于父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毅然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百姓;而在国家安定后,他又回到父母身边,尽到了所有的责任与孝心。这种舍小家为大家、为国捧心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