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今天,热榜上有个话题引发了不少讨论:“俄乌大决战或许近在眼前”。许多人根据各种线

今天,热榜上有个话题引发了不少讨论:“俄乌大决战或许近在眼前”。许多人根据各种线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判断。比如俄罗斯从朝鲜获得了1200万发炮弹,同时还有3万名朝鲜志愿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待命。此外,俄罗斯在俄乌前线集结了约16万兵力,足以发起一场具有规模的攻势。近几天,俄罗斯还加强了对乌克兰的空袭,显得有些像大决战前的火力准备。然而,有一点被忽视了,那就是7月14日特朗普的重大声明。特朗普表示,如果俄乌冲突无法在50天内停火,美国将对俄罗斯征收100%的关税,还会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这个声明相当耐人寻味。乍一看,它似乎是在对俄罗斯施加压力,然而实际上,这一压力更多是针对那些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个声明的意思好像是在说:我已经对乌克兰施加了极大压力,但泽连斯基就是不肯停火。那么,接下来就看普京能否在50天内找到解决办法了。这种解释或许有些戏谑,但不妨深思,是否真有这种潜在的意味?因此,在接下来的50天里,俄罗斯可能会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进一步压迫乌克兰,以促使其迫于压力进入谈判桌。 至于所谓“大决战”即将来临的说法,我认为这未免有些过于夸张了。俄乌冲突真的是能通过一场决定性的“大决战”就结束的吗?从过去两年的战局来看,俄乌战场上很少出现单线推进的情况。大规模的战线变动,通常都是由于乌克兰的一些大规模行动所导致,比如当初乌军进攻库尔斯克等地。而俄罗斯方面,多数情况是进行一些小规模、持续性的攻势,逐步蚕食对方阵地,取得局部的进展。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从分析来看,双方的战线已经相对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想象,在接触线的两侧,双方都已经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设施,武器和兵员大多数都已隐蔽在地下。而且,随着单兵无人机,尤其是第一人称视角的无人机广泛使用,已经成为战场的主导力量。 这种无人机就像是具有10公里有效射程的“狙击手”。一旦有敌方人员或车辆在战场上暴露,它们就像狙击枪发出的子弹一样,以极其精准的方式进行打击。双方的防御工事十分坚固,双方火力也异常强大,使得人员和车辆很难在地表长时间停留或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展开大规模的攻势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可以回顾朝鲜战争时期的情况。在经历了五次主要战役后,双方进入了阵地战阶段。此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战斗主要是围绕小规模的攻山头、拔点进行,即便是著名的金城反击战,也不过是打入敌方几公里的纵深。像这种局部战斗,根本无法称之为“大决战”。因此,如果双方仍然无法改变目前的战场态势,所谓的大规模攻势几乎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大决战则完全是空想。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攻势行动会有,规模可能比之前大,但依然是无数小型战术性攻势的累积。而这些攻势带来的最大效果,就是对对方作战人员和物资的巨大消耗和伤害。 换句话说,过去的战斗像是“小火慢炖”,消耗战的性质依然存在。而现在,俄罗斯可能会投入更大的力量,调高战斗的“温度”,希望通过更猛烈的攻势来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乌克兰在停火谈判中做出让步。因此,未来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攻势,但“大决战”这种说法,恐怕远未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