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江湖上很多组织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召集民间的反清势力。从而兴起了三大江湖秘密社团“洪门、青帮和白莲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红花、绿叶和白莲藕”。
其中要数洪门的势力最大,最初是由明朝遗老提议,在康熙年间创立,主要从事地下对抗清朝的统治。当年,被郑成功誉为“当今卧龙先生”的军师陈永华,建议郑成功要想实现反清复明的大计,必须动员民间组织,并且要明里与暗里双管齐下,同时与清朝进行誓死斗争。郑成功于是派陈永华秘密潜入清军的占领区,发展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陈永华随后开金台山,立明远堂,组建了主要由下层人民组成的秘密组织——洪门。
陈家洛
洪门四处传播反清复明的思想,势力发展越来越壮大。为了秘密进行,洪门为避人耳目,对外一致称为“天地会”,对内则称“洪门”。洪门的意思就是繁体的“汉门”,因为丧失了中原的土地,所以在“汉”字中去除“中土”,这样自然就成了“洪”字。洪门最初主要在福建地区活动,而秘密地点就是南少林寺,此时洪门老大陈永华,为方便活动,遂改名为陈近南。这才是大家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陈近南的真正原型。
康熙十三年,洪门义士和南少林五祖在红花亭举行反清复明起义。但由于敌众我寡,计划不周全,起义最终失败。其中,南少林五祖:蔡德忠、方大洪、马超兴、胡德帝、李式开。
陈近南
面对形势所迫,不得不商议分散各地,各自发展,并成立五个祖堂以此来扩充和保留抗清的实力。由于分散各地,发展徒众,为了日后五个祖堂的兄弟能相互认识,相互协作。少林五祖不得不在分离前夜,仓促商定了未来兄弟相认的二十八字暗语:“五人分开一首诗,身上洪英无人知,此事传与众兄弟,后来相会团圆时”。
日后聚首,只要有人能说出上面的二十八字,四句话,就是江湖中的同道兄弟,就是五祖的徒众。后来,洪门的势力发展出乎意料,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在各省都设立了秘密分社。因分布地区的不同,名称也各异。
陈近南
洪门在福建附近地区发展的被称为天地会,这是洪门的主要力量。而在广东广西发展的洪门被称为三合会,在云南、贵州地区的被称为袍哥会,在湖南、湖北活动的被称为哥老会,在江浙一带则被称为小刀会。小刀会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举行大规模的反清起义。
小刀会曾与天平军一起协助作战在上海与清军大战,足足支撑了十八个月,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早在道光二十九(1849年),陈正成在新加坡创立三合会,并在厦门发展分支,这也是洪门组织在海外的开始。
陈近南
由于各地的洪门分支组织都相对独立,所以各组织集会时,也多用口头传述。他们会盟的地点常常是“红花亭”,而“红”即“洪”,所以后人也把洪门组织称为“红花会”。
说到这里,大家在影视剧中所看到天地会和“红花会”,其实都是洪门组织。所以不论是红花会的总舵主陈家洛还是天地会的陈近南,都是真实人物陈永华的原型或别名。根据洪门组织的势力,那句 江湖上流传的“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的豪言并不是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