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到底谁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天大、交大,还是武大? 最近几年,国内好几所著名的大学,

到底谁是中国第一所大学?天大、交大,还是武大? 最近几年,国内好几所著名的大学,像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在举办或者准备举办130周年的校庆活动。 这看起来是件喜庆事,但背后却引出了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留意的讨论:到底谁才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或者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究竟是从哪所学校真正开始的? 说起这个,武汉大学认为自己的历史最悠久。他们把校史追溯到了1893年,当时清朝的大臣张之洞在武昌创办了一所学堂,叫“自强学堂”。 这所学堂主要教外语,也教点数学、物理和商业知识。武大说,这就是他们的起点。 不过,仔细看看,这个学堂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大学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个专门培养外语人才的地方,其他学科的分量比较轻。而且,在1911年辛亥革命的时候,这所学堂停办过。 到了1913年,在原址上重新开办了一所学校,叫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这两所学校之间是不是直接继承的关系,现在能找到的历史文件还不足以完全证明。 所以,虽然武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但要说它是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大学,中间似乎有些连接不够清晰的地方。 再看天津大学,他们的说法很实在。天津大学的前身是1895年在天津成立的“北洋大学堂”。这所学堂是由当时另一位清朝大臣盛宣怀奏请光绪皇帝批准设立的。 它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官办的第一所现代大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北洋大学堂的办学模式完全是新的。它不像过去的书院,而是模仿了当时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做法。 学堂分为“头等学堂”和“二等学堂”,相当于现在的本科和预科。开设的课程有法律、工程、矿业、机械这些实用的学科,教材用的是西方的原版书,还请了美国人当总教习。 这种全新的办学方式,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今天在天津大学校园里,还能看到一个特别的亭子,北洋大学堂纪念亭,就是纪念这段历史的。 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也有自己的故事。这两所学校同根同源,都来自1896年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创办人也是盛宣怀。有意思的是,在北洋大学堂因为战乱暂时停办期间,部分师生曾南下到上海的南洋公学借读过。 因此,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大学毕业生,拿到的毕业证书是南洋公学颁发的。后来到了1920年,南洋公学发展成了交通大学的一部分。 1956年,国家决定把交通大学的一部分迁到西安,这就分成了现在的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虽然分处两地,但两所学校都认南洋公学为共同的源头,都秉承着“饮水思源”的精神。走在西安交大的校园里,能看到不少梧桐树和老建筑,风格上还保留着一些南方学校的韵味。 北京大学也是中国顶尖的学府。它的前身是1898年在北京成立的“京师大学堂”。这所学堂的地位很特殊,它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还负责管理全国的教育事务,有点像现在的教育部加大学的结合体。它的成立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京师大学堂的条件比较简陋,课程设置也偏重传统经典,真正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大学体系,是在1910年左右。由于北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很多人也倾向于认为它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另外,还有一所学校常被提及,就是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它是由外国教会于1879年创办的(最初叫圣约翰书院),比上面提到的几所都早。到了1892年,它开始提供大学程度的课程。这所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校园环境也很优美,旧址就是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但是,因为它是由外国人创办和管理的,直到1925年才向中国政府注册,所以通常不被认为是中国自己办的第一所现代大学。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学校都声称自己是“第一”的情况呢?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判断的标准不一样。有的学校看重的是创办时间最早,比如武大追溯到1893年;有的学校强调的是办学模式最先现代化,比如天大依据的是1895年北洋大学堂全新的办学方式;还有的学校则是因为地位最高、影响最大而被人们记住,比如北大。 其实,回过头去看1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比争论谁是“第一”更有意义的,是理解那个时代。当时的中国,刚刚经历了甲午战争的失败,国家面临内忧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