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印度国大党领导参观一家印度国产品牌的电视机厂。当得知所有部件,从电路板、LED屏

印度国大党领导参观一家印度国产品牌的电视机厂。当得知所有部件,从电路板、LED屏、膜、开关按钮…全部由中国进口组装,只有一个电视机壳是本土注塑机生产的,但注塑机也是从中国进口,由中国工程师定期来维修。 这一场景折射出印度制造业面临的现状。尽管“印度制造”的口号响彻全国,但许多行业的核心环节仍被外国技术牢牢掌控。 电视机的组装线看似繁忙,实则只是将来自中国的零部件进行拼接,真正的“制造”过程——技术研发、关键材料生产、核心设备制造——几乎与印度无缘。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印度工业基础在核心技术积累上存在短板,许多领域缺乏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与产业链配套不足,导致本土企业难以在关键部件上实现突破。 像生产电视机所需的精密电路板、高性能显示屏等,都需要长期的技术沉淀和大规模投资,而印度企业往往难以独自承担这些成本。 并且,这也不是首个案例。从手机到家电,从电子产品到汽车零部件,印度制造业的许多环节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在“印度制造”的名义下,印度消费电子产业正陷入“组装依赖症”,这种“空心化”不仅削弱了产业竞争力,更让就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要改变现状,印度需要从根源入手:加强本土技术研发投入,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完善产业链,同时优化政策环境,降低企业负担。只有让核心技术扎根印度,让制造环节真正“本土化”,才能摆脱“组装工厂”的命运,让“印度制造”拥有真正的生命力。 参考信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