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中俄伊”大三角,反倒是“俄伊朝”大三角一直在牵制中国。俄罗斯可

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中俄伊”大三角,反倒是“俄伊朝”大三角一直在牵制中国。俄罗斯可不会真心和中国交朋友。实际上,中国在军事上的最大威胁不是美国,而是俄罗斯。历史多次证明,每当中国陷入低谷,这个邻居从来没有缺席,总是在关键时刻趁机捞好处。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大家常常听到“中俄大三角”这样的说法,仿佛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但要说白了,所谓的“中俄大三角伊”,更多的是出于几方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形势需要,而非彼此之间的真心信任。 回顾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从来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坚不可摧,就拿军事技术合作来说,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生产线,本意是通过技术引进提升自身空军实力。 但俄方很快发现,中国在吃透技术后自主研发出歼-11、歼-15等衍生型号,甚至在雷达和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上实现国产化替代,这种青出于蓝的结果让俄方相当尴尬,直接导致后续苏-35战机的采购谈判一波三折,俄方不仅坚持要求现款支付,还拒绝转让矢量发动机技术,最终只成交了24架就草草收场。 反观印度,同样引进苏-30MKI战机,俄方不仅主动提供生产线,还允许印度参与第五代战机研发,这种区别对待背后,正是俄罗斯对中国技术追赶的警惕。 再看当下,俄罗斯在中亚的布局处处透着对中国的防范,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落地时,俄罗斯却加紧推进欧亚经济联盟,要求成员国优先使用俄制铁路轨距、能源管道标准。 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签署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就因俄罗斯施压被迫搁置三年,直到2025年才艰难重启,这种你修路我设卡的博弈,本质上是对中亚主导权的争夺。 更值得警惕的是,俄罗斯在关键领域的战略备胎思维,2024 年 7 月俄伊里海联合军演,俄罗斯出动黑海舰队主力舰艇,伊朗罕见派革命卫队参演,双方演练内容直指能源通道防卫和混合战争应对。 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朝鲜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允许朝鲜士兵进入俄乌战场,这种东西两线布局客观上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可见所谓的中俄伊大三角不过是西方媒体制造的概念,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俄伊朝”的隐形协作。 在国际社会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与其沉迷于“大三角”的虚幻叙事,不如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中国的真正威胁,从来不是某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而是能否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持续进步。 当年沙俄用《瑷珲条约》抢走的土地,如今早已变成中俄边境繁忙的贸易口岸;苏联陈兵百万的压力,反而催生出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可靠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