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传来好消息,俄罗斯罕见的支持了泽连斯基的说法!
日前,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说必须使谈判进程更具活力。
对此,佩斯科夫说:“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我们对此完全同意:的确,我们也支持为谈判进程注入更多动力。”
乍一听,这简直是铁树开了花!
克里姆林宫的喉舌佩斯科夫,竟然公开给泽连斯基的观点点了个赞?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过去两年多,双方隔空对骂、火药味浓得能呛死人,这会儿突然在“需要加快谈判”这事上达成共识,这剧情转折,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可别急着开香槟。
这所谓的“共识”,空气里飘散着浓浓的政治烟雾弹味道。
泽连斯基的“谈判活力论”,是在基辅弹药告急、反攻乏力、西方援助疲软的背景板下喊出来的,字缝里压着千斤重。
那是一种在绝望与存亡线上,不得不放出的试探信号,混杂着求援的焦灼和最后斡旋的渺茫希望。
他想抓住任何一根救命稻草,哪怕这根稻草是对手扔过来的幻觉。
克里姆林宫这边呢?
佩斯科夫那声铿锵有力的“完全同意”,更像是在战略棋盘上走了一招诡棋。
你瞧,支持“谈”,闭口不谈“怎么谈”,更不接茬谈啥核心条件。
对赫尔松、扎波罗热的“既成领土”?
沉默;对乌克兰的非北约化诉求?
呵呵,继续沉默。
它精明地卡在泽连斯基的痛点发声,却巧妙地回避了所有可能导致俄方出血的真问题。
这“支持”,像极了在乌克兰疲惫的身体上,施加更沉重的心理暗示:看吧,我都同意谈了,你还想怎么样?
西方战略专家们直揉太阳穴。
表面一团和气,底下刀光剑影。
俄罗斯这一“支持”,高明地分化了基辅本就紧绷的神经:那些渴望和平停火的人心,会因此沸腾;那些要求抗战到底的声音,则被泼了盆冷水。
泽连斯基被置于火上烤,如果拒绝俄方这“积极”表态,显得不识好歹、破坏和平努力;若跟进,却又可能坠入无实质让步的深渊。
莫斯科没出一兵一卒,仅凭一个外交声调,就悄然在乌克兰阵营内部划开了一道裂痕。
再说了,共识建立在沙地上。
泽连斯基的“活力”诉求,深植于国际法和领土完整的基石;俄罗斯的“动力”驱动,则始终围绕着强权即公理的逻辑打转。
双方对“谈判”的终极定义,隔着马里亚纳海沟那般巨大的鸿沟。
佩斯科夫说的“我们同意”,就像两个人同时说要吃饭,一个想吃米其林大餐,另一个盘算着去抢街边摊——这饭,能吃到一块儿?
纯粹是语言把戏!
更何况,战场那头,炮火的交响曲可从未停歇。
当佩斯科夫的发言人西装革履对着镜头侃侃而谈“谈判动力”时,顿涅茨克前线的战壕里,士兵们依然在泥泞与血污中挣扎求生。
“谈判桌上”的轻飘飘词汇,盖不住“战场绞肉机”轰鸣的沉重现实。
弹药消耗的速度依旧惊人,北约提供的炮弹像扔进无底洞。
有前线军官苦涩地说,我们一个月打掉的炮弹,足够叙利亚内战初期打半年!
看看乌克兰腹地疲惫的身影吧。
哈尔科夫州的一位老农,在自家被炸毁一半的果园里,沉默地清理着瓦砾,试着重新栽下几棵苹果苗。
他旁边的田里,乌军士兵架着临时掩体。
“谈?”
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和灰,“谁不想停火?
可要是他们(俄军)还赖在那边不走,那现在谈出来的和平,能比玻璃还脆吗?”
这位老人撒麦种的手,还沾着防空洞里的泥土味。
他眼中的和平,绝非克里姆林宫轻描淡写的一句“支持谈判”就能兑换。
没有主权和安全担保的和谈,对他们而言,不过是给棺材蒙上绸缎。
泽连斯基政府和俄罗斯间的这朵“共识小火花”,或许能给疲惫的世界传递一点微弱的希望信号。
但火花能否点燃真正的和平火种?
需要浇灌它的东西太沉重了:诚意、实质性让步、对侵略历史的彻底清算。
而不是在同一个“谈”字上玩文字游戏,却彼此朝着相反的方向狂奔。
克里姆林宫突然的“应和”,更像是一面扭曲的镜子,照出了战场僵局与外交僵局的深度捆绑。
俄罗斯用一句“同意”,轻松占据了某种“和平倡导者”的模糊高地,代价却是零;而乌克兰为了这句轻飘飘的“同意”,却可能付出撕裂内部共识的昂贵代价。
这场“语言握手”,看似温情脉脉,实则内里锋锐如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讨论。